本报记者 康家佳
早晨起床,简单的早餐后,78岁的范孝俊步履匆匆,走在去往六安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上,到达科室,换上白大褂,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乡镇卫生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范孝俊见证了基层医疗的完善和进步。
1963年,范孝俊从六安卫校毕业后先后在多个乡镇医院从事临床工作,2000年在苏埠镇卫生院退休后,也曾去外地为老同学所在的医院帮忙;2006年,六安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到范孝俊,希望可以返聘他为社区居民看病。因为心里总想着用自己的医术为社会多做点事,范孝俊再次开启了职业生涯,为社区居民服务。
“杨大姐,这两天你的肩周炎和腱鞘炎好点了吗?感觉好多了呀,那挺好的,你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联系我。”记者见到范孝俊时,他正在给社区居民杨余霞打电话,“前两天我到杨大姐家给她打了封闭针,今天电话问问情况,这个‘家庭医生’可不能白当。”
范孝俊所说的“家庭医生”是我市启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项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社区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通过签订协议建立的稳定服务关系。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全科医生团队,以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的形式,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目前,范孝俊已成为近40户家庭的“家庭医生”,按照标准是每季度上门巡诊一次,但实际上要根据居民身体情况的不同上门服务。
“居民签订《六安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之后,我要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等一系列服务。以前,是坐在门诊科室等居民上门来看病;2015年开始推广家庭医生服务之后,需要走出科室上门为签约居民服务,他们慢慢地把我视作了‘老朋友’,有时还会和我聊上几句,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范孝俊略带感慨地说。
因为年龄长、服务好,范孝俊不仅成了签约居民的“老朋友”,还成了社区居民的“老朋友”。“范医生,我现在感觉心跳有点儿过快,麻烦你帮我检查一下。”社区居民、同时也是红叶花园小区门卫的窦仁友急急忙忙走进范孝俊的科室。用听诊器做了初步检查后,范孝俊安排他做心电图检查,因为忘了带钱,范孝俊二话没说及时替窦仁友先行垫付了检查费和医药费,窦仁友离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说:“我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要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肯定找范医生,检查及时还帮忙垫付费用,真是太感谢。”而范孝俊却平淡地表示,能让病人及时检查、取药,提前垫付也是人之常情。
同时,范孝俊回忆说:“以前社区的短板之一就是缺检查设备,病人来了我们这里,很多检查都做不了。近几年,政府看到了患者的实际需求,随着仪器的引入,检查的范围越来越广,像今天窦师傅的心电图检查在我们这里一样可以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