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千荣
这或许是我短暂的高中生涯里,最富英雄豪气的壮举了。
早就听说与我们毗邻的金寨县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且金寨县城依梅山而建,史河穿城而过,是山城也是水城,风景如画。因此当我迈入高中校园,在新学校遥望梅山的远影时,我就想着要去金寨县城登梅山游览一番,但父母所给的生活费实在有限,若是买车票乘车去金寨,那么下个月有几天可就得喝西北风了。
持有同样想法却又为钱所困的同学还真有好几个,因此宿舍熄灯后一时难以入眠的我们不免就说到了这一话题。不知是谁冒出了一句,当年从金寨走出去的红军靠徒步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没钱乘车,但可以骑单车去游览呀。一句话激起千层浪,整个寝室沸腾起来,同学们睡意顿消,群策群力研究出行事宜。
那时,全国尚未实行“双休制”,可供我们出游的仅周日一天。同学们都认为事不宜迟,出游就定在本周日,并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因为在一天之内来回骑上一二百里路,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另外我们一致认为此举应保密,以免节外生枝。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其他寝室的同学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一路同行,其中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长发女生,最后统计共有二十余名“驴友”。
周六晚,是住校生归心似箭的日子,但那个周六的夜晚,我们准备出游的同学留在了学校里,更是一改平日“夜猫子”的习惯,早早入睡。第二天凌晨二点钟起床,洗梳完毕后,踏着暗淡星光与露水,一行人踏上了征程。
近百里路,仅有二十来里平坦一些的柏油马路,余下皆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等进入山区,往往上一个坡就是半里路,骑车实在上不去,我们只能推车而行。当然下坡时那就省力多了,二十多辆自行车,顺坡而下,还真有一种风驰电掣般的感觉,很有骑士风度。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应是“很酷”。
一口气骑个上百里路,说来容易做来难。好在我们年轻,好在我们看山心切,也好在我们人多,一路说笑不觉累。待进了金寨县城已近上午九点钟了。
山里温度低,山风一吹,原本浑身是汗、燥热不堪的我们立刻觉着凉气袭人,果然是“高处不胜寒”。同来的同学中有以前来过金寨县城的,理所当然地成了导游,领着我们参观了颇为壮观的梅山水库,瞻仰了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乎每走一段山路都能看见有名或无名的烈士墓碑,在无声诉说着脚下的这片红土地曾经为血雨腥风所洗礼,也正是烈士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日这山山水水充满和平的美丽。
在青山绿水间游玩嬉戏到太阳偏西,我们才在恋恋不舍中挥别这座风景秀美的山城。而回来的路上没有了去时的激情,我们个个感觉小腿酸痛,再也不想踏车一步。于是,我们相互打气,彼此鼓励。骑上几里歇一会,总算在深夜零点左右回到了学校。
不及洗去一路风尘,倒头便睡,一夜好梦谁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