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祖祠

  高大新

  本人下岗多年,除了偶尔采风,基本足不出户,煮酒写诗,自得其乐。随着年龄痴长,乡愁愈浓,那婉转呢喃的家乡方言,淳朴厚道的乡邻,尤其是老祠堂里传出的“人之初,性本善”朗朗书声,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的祖籍在六安南山三旺冲的高家粉坊,我父辈以上的前辈都是打粉丝的匠人。村东头便是高家祠堂。祖祠依山傍水,飞甍翘檐,气势恢宏,在南山一带是有名的古建筑,后被改作校舍至今。祠内雕梁画栋,楼台亭榭,古梅老丼,布局巧妙。大门两旁有一对威武的大雄狮,用青石板垒砌的月牙塘波光潋滟,细泉连绵。在那物质基础薄弱的年代,宽敞的祖祠,便是我们读书玩耍的地方。

  据《六安革命史》记载:当年,六安第一支“抗日人民自卫军独立大队”,就是在六安南山高氏祖祠诞生的。

  我不想为祖祠“贴金”,只愿为被埋没七十年的祖祠“考红”,因为我的祖祠是红色的。建党前期,被乡人誉为“神童”的高一涵考取秀才后,在父亲的带领下在,向祖祠里的列祖列宗敬完了香,就毅然离开家乡,到京城求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与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参与策划,帮助陈独秀编辑《新青年》并担当主笔。由于他早期在外瞒着家人投身革命,以至地方人很少了解他。还有一位抗战爱国人士高宗禹,早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抗战开始后,他任“国家抗战总动委员会秘书长”,为抗日救国奔走呐喊;族人高寿祺,历任安徽,江西监察使署秘书兼调查专员,是位有名的清廉官员。六安革命史中常提到的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的名字有高伯民、高敬波、高克如、高屏州、高永强、高角如、高晓初等。

  在六安南山东河口毛坦厂一带,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高伯民、马自谦等发动的“南山起义”,就是以高祠作为联络处,后经六安县委批准,在高祠设立地下党工作联络站,站长有高角如担任,直至抗战胜利。

  新四军四支队的文史资料中,多次提到高氏祠堂、储家老庄、高家牌楼和燕山寨城隍庙这些地方,是重要的历史文献。这四地呈半圆形,高祠在丰乐河以北,储庄和高家牌楼在丰乐河以南,高家牌楼经燕山寨是通往毛坦厂方向的山间要道。四支队战地服务团驻扎在储家老、中、新庄,储家当时是地方富豪,房屋很多,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高家祠堂高大宽敞,三进三出,能容纳千余人。

  小镇有“高邵陈李”四大姓,高家占小镇人口四分之一多,很多村庄都是一门姓。四支队服务团团长张厉,副团长汪道涵,就在小华冲村储家庄住过,小华冲与舒城接壤,距高祠约3公里。新四军四支队活动当时主要依托南山一线。中共地下党组织称毛坦厂、东河口一线为“六安南山”,六安南山是游击队的主要活动据点,这一带群山逶迤,沟渠纵横,适合开展游击战,又是皖中平畈地区进入大别山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高敬亭司令员为首的四支队在六安南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里的每一片丛林,每一个山湾,都留有他们的足迹。我祖父那辈,很多人见过高敬亭,说他大高个,讲话和气,平易近人,关心老百姓疾苦。他在南山一带有很好的口碑和极高的威望。老百姓之所以积极报名参加新四军,就是认为高敬亭为人仗义,他带领的队伍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1942年2月,四支队独立团在舒六霍三县交界处打游击,团长杨震就住在高家牌楼,他往返于储家庄、燕山寨之间,神出鬼没,四处出击,筹粮饷和枪支弹药,巩固和发展南山抗日根据地,直到抗战胜利才撤离。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高家牌楼的三和堂又作为张家店战役三纵的前线指挥部,三纵司令员陈锡联亲临前线。所欣慰的是高家牌楼三和堂,现已被政府修旧如旧,作为九十里画廊的红色旅游景点。

  百里长廊景如画,遍地英雄忠魂舞。当我伫立在古老的月牙塘畔,漫天彩霞映照着600多年迁徙历史的祖祠,耳畔忽然回响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和“我爱北京天安门”两首穿越时空的歌曲,两种声音在我的脑海里交汇,两个时代的火花在我的心灵里碰撞。我仰望着承载厚重历史的祖祠,我的眼睛湿了;霎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的祖祠笼罩在一片血色的残阳之中……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听见皋城⊙红色祖祠⊙国画 卢德璋 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满庭芳·喜迎十九大 齐襄中国梦⊙满江红·美家庭⊙踏车远游将军县⊙想回家的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