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雪彦
“老公,你再给顾客逐个打个电话核对一下收货地址,我来把单子填好,抓紧给他们寄出去。”何林琼跟正在操作电脑的黄斌说话的同时,手里还在不停地忙着包装蜂蜜。
8月31日下午,天空中沥沥下着小雨,给这秋初的天气增添了些许凉意。但是,在舒城县百神庙镇舒合村农村淘宝站里,却是其乐融融。
“这几盒蜂蜜,是村民销往外地的,因为是液体,容易洒出,包装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这个是我婆婆,她抱的孩子是我们的宝宝,已经6个多月了。”何林琼向记者介绍道。
1988年出生的黄斌患有先天性脑瘫,由于身体原因,只能靠家里的小卖部维持生计。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身体原因而放弃对生活的热爱。除了正常营业外,他经常钻研互联网技术,并且通过网络做一些充实平台和代卖衣服的服务。而最让黄斌欣慰的是,就在前几年,他在互联网上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何林琼。
何林琼是个四川妹子,从四川巴中到安徽舒城,1700公里的距离却通过互联网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目前,两人已经结婚生子,家庭幸福。而黄斌不仅仅满足于这些,他更想拥有自己的事业。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建设,农村淘宝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5年5月,舒城县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协议,当年在该县建立了80个村服务站,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当得知村里正在找年轻人报名参与创办农村淘宝服务站时,黄斌赶紧跟妻子商量着报名。“了解到这个政策的时候,我很兴奋,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黄斌,机会来了,你要把握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黄斌仍旧激动不已。
黄斌的决定得到了妻子何林琼的大力支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培训和筹备。2015年6月18日,黄斌和何林琼的农村淘宝站正式开业了,由于准备充足,当天成交100多笔,成交金额8.7万元,位列全县前茅。截止到6月底,该站点更是以11.4万元的成绩跃居全县第一。
据黄斌介绍,创业的前半年,附近村民有代买、代卖之类的需要,都要从家里特意来店里一趟。而这几年就不同了,只需要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就够了。有需要的村民会加他的微信,然后把收货地址或者寄货地址通过微信发在他手机上。
听说记者来采访黄斌,舒合村湾塘村民组村民孙家银特地从家里赶了过来。原来,孙家银有3个孩子均在外地工作,经常会买一些东西寄到黄斌那里,只要一有时间,黄斌就会亲自送上门。孙家银被黄斌的热情服务感动了。“小伙子人不错,热心,现在我自己也会玩微信,想买什么就叫他帮我代买,考虑到他身体不方便,我就说我自己来拿,可他有时候还是会给我送到家里来。”孙家银说。
有了像孙家银这样老客户的支持,黄斌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没有做农村淘宝之前,我们的小店每年收入基本上在两万元左右。现在,经济收入提高了,仅2016年,交易额就突破了162万元,一年下来,我们也能赚个6、7万元。”何林琼高兴地说。
据舒合村党支部书记金茗芝介绍,黄斌家是村里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由于2015年开始做农村淘宝站,当年就实现了脱贫。与此同时,黄斌脱贫后不忘感恩,正在带动邻村的残疾贫困户脱贫。“这5年,我通过互联网收获了爱情,收获了事业,我和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电商行业的一员,我理应发挥我的特长,尽我所能,感恩社会。”黄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