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书记”的发展梦——太平畈乡蔡家畈村支书何治升为民服务侧记

  本报记者 沈贤中 通讯员 杜汝舟

  2016年11月24日上午,霍山县太平畈乡蔡家畈村的村支书何治升刚刚结束扶贫工作调度会,便马不停蹄地陪同施工人员翻越几座大山,为移动信号塔进行选址。

  他心里揣摩着:这件事一刻也耽误不得,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项目必须马上动工,几十年来的通讯难题眼看就可以解决。过不了多久,在外务工的儿女担心父母时,一个电话就可以了解父母的状况了;孩子们思念外出的爸爸妈妈时,一个微信就可以看到妈妈的笑容、听到爸爸的声音了。想到这些,他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突然,一阵剧烈的绞痛从他胸口传来,在他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便晕倒在地上。随行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一看情况不对,一边对他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一边打电话报告乡政府领导安排医务人员准备抢救。由于抢救及时,他终于被大家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经医院检查,他的心脏血管有3处严重堵塞,进行了介入支架手术治疗。术后不到一周,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便急切地返回工作岗位。此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亲切称呼他为“支架书记”。

  蔡家畈村是霍山县4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是该县地理位置最偏远、资源最匮乏的一个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前,这里交通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可耕田地有限,水源缺乏,没有人愿意来投资发展,村里的群众基本靠外出打工为生。何治升自1987年担任村支书的30年来,300户群众的疾苦始终让他愁眉不展,夜不能寐,他不停地穿梭在县、乡、村的路上。为了给村里争取点发展项目,他能连夜骑车赶往县城;为了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他能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到深夜。虽然蔡家畈村在他的带领下一直是全乡最和谐的村,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恶性事件,没有出现过一个上访户,但是村里的经济发展难题却一直没有机会解决。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终于迎来农村大发展的曙光。他充分利用好各项扶贫政策,改善水利建设、加强交通建设、发展农业项目、进行危房改造、动员易地扶贫搬迁······

  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村里的灯亮了,路通了,自来水到户了,群众住上新房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机器轰鸣了,一辆辆新买的小汽车驶入村里了,一个崭新的新农村正在逐步形成。

  村里的发展之所以这样快,是因为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这样一位锲而不舍、忘我工作、一心想着群众的好党员、好书记,他能在6·30洪灾期间不顾自身安全穿越倒地电线摸到洪水中排除大坝的险情。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所有在村的11名党员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他们个个都像“支架书记”一样,永远冲锋在脱贫攻坚的战斗前沿。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举行习近平主持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校园周边又变“肠梗阻”⊙“支架书记”的发展梦——太平畈乡蔡家畈村支书何治升为民服务侧记⊙徽商银行六安分行启动2017年“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活动⊙市领导慰问优秀教师代表⊙中国十九冶集团来我市考察洽谈项目⊙“皖西大别山水源地绿色增产施肥模式构建与推广”项目培训开班⊙小华山街道春江社区强化计生协会工作⊙军训学消防⊙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