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凤
“雨后岚光浑似洗,晴开黛色倍添浓”。
是谁吟出这样的佳句?凭着对文辞妙语天生的敏感,我虽然身体很不舒服,还是撑着沉重的眼皮在问。
还有呢,再听这首:“芙蓉何崔巍,登临望翠微。拦光绕玉带,袖得彩云归。”
什么地方有这么美?
“芙蓉山,龙潭湖,很快就到了!”
此时,我不知为什么那么难受,感觉心都快落了。落日也在落,一定不是这样的感觉,因为落日那么美。可我心即将落下的这一刻,花木失色,天地灰暗。忽然老哥提醒:“你是不是低血糖啊?”
就像一线光明忽然透进来,突然明白这么难受就是因为低血糖。好长一段时间的奔波劳碌,没有好好休息,也没有好好吃饭,久未发作的低血糖,我竟然忘了。一杯糖水下肚,就在那一瞬,萎靡的草木开始抬头,渐渐缓过气儿来了,一切难受像天上的浮云,缓缓飘逝在风中。正好这个时候,龙潭湖到了,我以一种重生的快感,融入龙潭湖的秀美。
悠长的大堤,以环抱的姿势拥着万顷碧波。对面是两座山峰,芙蓉山与西大山。之前文友吟诵的诗歌,就是古人描写芙蓉山的。芙蓉山,草木葳蕤,四季如春,漫山遍野芙蓉花开,不仅让清代诗人龚心遂、丁国佩流连忘返,也吸引了古蓼大地众多的游客。立于龙潭湖畔,远远一望,山峰好像是丹青手蘸上青翠的颜料精雕细描而成,因得“芙蓉蘸翠”之名,乃古蓼八景之一。
西大山也叫安阳山,山的那边是河南,山的这边是安徽。西大山与芙蓉山像手牵手的一对情侣,站在龙潭湖的岸边。而龙潭湖,也因为大山的高峻,显得格外的温柔,像依人的小鸟,静静伏在山峦下,温馨而迷人。
山水相依,山水相连,山水心手相牵。只要大山顶上起云发雾,袅袅蒸腾,就一定会大雨来临,龙潭湖因大山的“雨信”,风来雨来都无所惧,那么气定神闲,即便是盛夏滂沱的大雨,它也从容不迫,敞开胸怀相迎,风暴一走,瞬间安宁。
龙潭湖的安静,是一种能够感染人的安静,只要你走近它,靠在它的岸边,就能够被它巨大的气场安抚。哪怕是心郁千结,腹压块垒,胸口装着数不过来的烦躁,只要在龙潭湖的长堤上走一走,吹一吹山风,看一看湖光,便云消雾散,融入无边的淡定。像我,刚从几乎晕倒的低血糖中逃出来,也瞬间风平浪静,五脏安然。
我对龙潭之美早有耳闻,龙潭湖畔是我几位好友的家乡,他们的言语中,有龙潭的骄傲,他们的文字里,有龙潭的灵魂,他们的身上有被龙潭厚实土地和灵秀山水所浸润的淳朴与才气。还有一个忘年交的老先生,一辈子在这片土地上,一边耕作,一边教书育人。他把优美的文化、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格一一授给了满园桃李,也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们。这块土地在我心中,那么值得敬重。
但是,当我的脚步踏上龙潭大堤的时候,依然惊诧,龙潭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八月的风并不显得那么炎热,湖水给了夏天一把清凉的扇子,日头也知趣地在一朵云的衣襟后面藏住。一艘冲浪的小船,尖尖的头部拨开雪白的水花,向远处驰去,拽着我们的视线,远远地拉出去。在辽阔的视野中,人的心胸顿时博大。面对龙潭湖,心中没有尘嚣,没有浮躁,没有疙瘩,没有忧愁与烦恼,在龙潭湖的面前,人是澄澈透明的。
一个写诗的妹妹走过来,递给我一枚戒指,一枚用狗尾草编织的戒指,绒绒的,柔柔的。她说:“送你一枚戒指,来生一定等我。”我瞬间被她的温情击中,望着她的眼睛说:“在什么地方等,你定哦。”她说:“就在这里,龙潭湖畔,遍地狗尾草的地方。不忘今世,相约来生。”
同行的男士噗嗤一声笑了,对诗人说:“你们家那么多黄金,送人狗尾巴戒指!”我也笑了,说:“当有了真爱的时候,黄金算什么,狗尾巴草足矣!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卑微的想法,从来没有卑微的爱情。”
人总有一瞬间的打动,龙潭湖的美丽让我的诗人妹妹瞬间有了浪漫的情愫,我也因为她的狗尾草之爱,心房里蓄了一份额外的柔媚。我知道,龙潭湖就是天地之间一颗柔媚的明珠,心里装着大千世界,装着日月星辰,装着飞翔的小鸟和摇曳的花草,也装着人间大爱。它雨季蓄水,旱季灌溉,它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顺着纵横交错的河道,灌进龙潭镇十几万亩土地,灌进每个角落的田园,滋养数万勤劳的人民。
龙潭湖是一个心旌摇曳的湖,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湖。
车子驰下河堤,公路两岸田园广袤,我们一下子就融入绿色深处。四野望不到边的水田,稻子黄绿夹杂,即将成熟,农家丰收在望。稻子在沉思秋色,稻子在酝酿营养,稻子的体香弥漫的天空下,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汽车走在田埂上,不是骑马,不是骑牛,也不是骑自行车,田野的浩大,足以让汽车看起来像一只移动的火柴盒子,钢骨和轮胎在田园里,一点都不显得突兀。
这大片的良田,得益于芙蓉山、安阳山的守护,得益于龙潭湖的灌溉。龙潭,以一条龙的宏愿,眷顾山水,眷顾田园。龙潭水库连着无数的毛细血管,每一只血管里流动的,都是庄稼们成长的乳汁,每一股奔腾的欢笑,都是农民们幸福的源泉。
突然感觉自己与龙潭,有着一份心性相通的缠绵。
田野一端,有一户农家,房屋低矮,瓦舍简陋。房顶上晒着芝麻秸,山墙外摊着玉米棒,老两口在门前筛大米,堂屋里几位闲人打扑克。乡村生活,日子平凡而闲适,简单而碎微,被大片的稻田包围着,过惯了这样的日子,也许他们闻不到田禾的清香,但我们从他们身上,却可以闻到浓浓的乡土气,暖暖的稼禾情。
这一刻,突然深深理解了“采风”的真意:采大河之风,采水库之风,采山野之风,采田禾之风,采岁月之风,采古今之风。一路走来,所有扑入视野的,所有涌入胸怀的,所有触碰指间的,所有沾染衣襟的,都是生生不息的淮河之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