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红
我们很清楚“支教”这个名词,意思是城区学校教师下到农村学校,进行帮扶和支持教育。如果真正深入农村课堂,其好处很多,可以锻炼城区教师的意志,培养他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吃苦精神。另外,对农村的师生都有好处,让学生接受不一样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也让乡村学校的教研有所出色或大放光彩。
由此,我们不妨考虑相对应的另一条思路,农村的老师能不能也去城里学校呢?曾经有过借调现象,但与人事政策不符现已基本取消了。近年来,很热门也很让人向往的一个名词是,进城考试。农村教师工作若干年后,可以按照政策,报名参加考试,通过后即可去城里任教。对于考试成功的老师来说,心里无疑是开心的,人往高处走,这也是一番事业的拼搏努力。但这一变动也存在诸多不利,例如考试前,教师一门心思钻研考题,无心日常教学;在农村工作若干年,有了一定经验,甚至是优秀、骨干教师,然后去了城里,乡村学校补充的又是新上岗教师,无形中造成了城乡师资不均衡。
如果有一个更好的政策,能让农村教师进城,但又不至于造成农村学校损失,岂不更好?现在的农村教师进城考试,一旦考上就成了终身制;而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却是有限的一两年,这种时差对农村很不利。现实中,有一批事业心、责任心很重的优秀教师,他们扎根乡村很多年,从无抱怨和要求,是乡村里可爱的人。但他们缺少一个成长的平台,他们内心深处也向往高大上的课堂和教研,这种上进心理与立身乡村并不矛盾。但是,没有很好的交流机制,他们的理想和热情就默默钝化了。我们可以进行适当调整,融合支教和进城考试的优点,制订新的教师交流方案。不妨尝试,让农村的教师经过报名或推荐进城任教,与城区学校的老师交流互动,学习一定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任教一两年后再返回乡村,带动身边的教师乃至一个学校共同进步。
我们暂将这种交流模式拟名为“提教”,即是提升自我的教学调整,这是广义的继续教育,效果毫不逊色于“支教”。平常的培训学习,农村教师去了城区,仅是短暂的几节课,不能全面领略教学过程,至于课题研究、兴趣小组、特色活动,更是无从观摩和实践。城市教师一两年的支教能取得好成绩,农村教师同样时限的提教,也将会有不同寻常的收获和感悟,其专业成长将趋于更深远。最重要的是,对农村教育是一种福利,优秀教师变得更优秀,并且不会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