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转型,麻产业花开愈浓——裕安区韩摆渡镇大麻产业发展侧记

  谢正义 本报记者 程传军

  连日来,当你走在裕安区韩摆渡镇的庄前屋后,不难发现每家每户都在忙着晾晒砍伐的大麻,成为了独特的一道风景线,而这也是该镇人引以自豪的传统产业迸发的魅力。

  韩摆渡镇一直是全市大麻的主产区,大麻种植历史悠久,麻皮纤维质量优良。据该镇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镇每年的大麻种植总面积近8000亩,主要集中在沿淠湾区的众姓桥、三拐店、王桥、苏北等村。但由于受种植技术的限制,大麻一直以一家一户传统种植为主。

  随着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打工,该镇的大麻种植多数以在家的老年人为主,有的家庭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很多种植户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大麻产业发展也为当地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价格偏低、应用方向较窄、无政策性补贴等原因,种植一直处于平稳滑坡状态。

  为此,该镇积极支持保护大麻的传统种植,一是成立了大麻协会,加强农户与企业的购销对接服务,积极拓展大麻深加工和外销渠道,提高大麻销售价格;二是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强化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技术指导,引导贫困户重点发展技术含量低、投入少、产量稳定的大麻种植,发展壮大传统大麻产业;三是推进新品种的应用,扩大大麻基地连片种植,引导贫困户开展大麻新品种试验。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大麻传统种植,让人们在享受现代发展成果的同时,仍然可以使用到以大麻为原料的麻绳、保温隔热材料、工艺品,以及地毯、无纺布、高档服装等优质麻织品。

  大麻从播种到销售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我们虽然累点、多忙一些,但投入不大,收益还可以,比较适合我们老年人在家种植”,王桥村村民林成好这样跟我们盘算着。大麻作为传统产业,农户充分掌握了种植技术,虽然收益不是很高,但对于常年在家的老百姓,不失为务农的最好习惯、最佳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效农业的推广,传统产业也不能固步自封,为此该镇积极引导,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广扩大适合本地种植的中药材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模式,将产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引导更多的农户参与,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让新型产业带着时代的步伐,走进韩摆渡广大农户家中。

  为让大麻产业发展嵌入“新动能”,该镇在注重保护大麻传统种植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本地土壤环境,积极与返乡能人联系,推动传统大麻种植的转型升级。目前,该镇王桥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立千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引导技术专家在百市集等村种植瓜蒌等中药材,农户土地流转降低种植风险,又在产业基地就业获得务工收入,既解决了传统种植人工缺乏、收效不高的问题,又推动了在传统土地上种植新型农作物的新产业的发展壮大。

  “我们全镇大麻传统产业在继续保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芍药、牡丹等中药材种植,积极创造出传统大麻产业巩固保护与转型升级交互发展的新局面。”说起大麻种植保护与产业转型之路,韩摆渡镇镇长洪绍余信心坚定。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努力完成全年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投入试运营⊙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裕安区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程⊙樱花溪畔生态园入选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保护+转型,麻产业花开愈浓——裕安区韩摆渡镇大麻产业发展侧记⊙武汉:“刷脸”赶火车⊙“五老”监管暑期网吧⊙做好低收入者加薪的“加减法”⊙危房变身“幸福院”⊙委托他人加工棉袄拒付加工费成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