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骗子公司,招聘平台该怎么做

  应对招聘网站审核不严,除了强制要求信息发布者上传信息外,还需在验证上实行“人企绑定”。

  近日,两名山东青年相继在招聘平台BOSS直聘应聘后,落入传销窝点后身亡,这两起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事件中被非法传销组织利用的招聘平台——BOSS直聘一时间站在了风口浪尖。8月9日,北京市网信办、天津市网信办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依法联合约谈BOSS直聘法人,并责令网站立即整改。

  调查发现,不仅BOSS直聘,一些大型招聘网站在审核方面有也存在较大漏洞,比如随机编造姓名可通过验证,企业邮箱可通过淘宝购买,网传营业执照可通过审核等。

  招聘平台为何不设防?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平台设计者的初衷可能是一个以个人诚信为基础的君子游戏,就像对求职者的简历真假也不做考核,但现实世界的恶已经证明了这种机制的失败和危险。

  二是互联网平台的生命线在于流量,如果对信息发布者的资料真实性做太多的要求,就会令后者嫌麻烦,从而转投其他平台。本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市场的差异性和分层竞争来解决。比如,有的平台的优势是数量大,但质量不保证,像大集市;有的则是数量少,质量更可靠,像精品店。然而,在应聘市场,后一种平台似乎更适合有付费意愿的资深职场人士,而经验少、钱少、求职刚需很强烈的毕业生所匹配的正是前一种平台,仍然难逃被骗的命运。

  所以,只有行业监管者或政府统一强制要求信息发布者上传信息,普遍提高行业门槛,才可能解决平台之间“谁宽松、谁有利”的囚徒困境和逐底竞争。这又牵涉到第三个问题,即验证难如何解决。

  基础性的要求就是由招聘企业提供工商登记资料、营业执照副本、传送盖公章的申请书等。但在企业层面也只能如此了,因为作为普通商事主体的招聘平台只能根据工商局的企业信息系统予以对比。如果信息发布者存心欺诈,如伪造他人的假证假章等,平台缺乏手段和权力去核实检查。再比如,信息发布者的公司是真实的,但只是个“皮包公司”,招人后从事违法活动,平台同样难以评估。

  一个互联网式的应对思路是:“人企绑定”。如今企业的设立较为自由,也没有注册资本最低门槛。但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企业注册时可绑定与工商登记信息一致的法定代表人、招聘负责人的手机号以及身份信息,并采取评分评价机制,让应聘者可以后台实名、前台匿名评分、评价及投诉。如发现严重违规如信息虚假的,可以通过数据联动,封杀该招聘单位、招聘人员的信息发布权;如构成违法线索的,可以提交公安部门。公权力的事后打击,可能比平台的事前审查更有震慑力。

  目前有平台已经启动了这样的程序,在行业惯例普遍形成后,各平台也可以继续加强信息审核力度,让互联网招聘平台不再被违法者所利用,让两位山东青年的悲剧不再重演。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人工智能在中国“绽放”,只待时日⊙屏蔽骗子公司,招聘平台该怎么做⊙“95后”大学生“待机族”:“慢就业”的理性与无奈⊙我国手机网民达7.2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