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燕:“焊花”绽放本报记者 杨秀玲 桑宏/文 王丽/图

今年46岁的黄春燕是安徽博微长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主任,“我现在主要负责焊接技术指导和一些技术攻关。”手握焊枪,凝神聚力,伴随一阵飞溅的火花和刺耳的声音,一条整齐的鱼鳞焊缝赫然出现,黄春燕带领着她的团队,正在对新引进的焊接设备进行调试。“如果把这个技术攻关了,用到我们的产品上,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焊工特别容易被烫伤,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一般高温天车间里的温度都在40摄氏度左右,20多分钟厚厚的工作服便全汗湿了。而且不能躲,一躲焊缝就歪了,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美观。”黄春燕边说边撸起袖子,胳膊上大大小小的新旧疤痕赫然在目。这些疤痕,无声地记录着一个出身于“老军工”家庭的女焊工,将匠心焊刻到柔弱的身板里,为国家的国防事业挥洒汗水和青春。
27年前,19岁的黄春燕选择了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当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从此,她便与焊花结下不解之缘。27年来,黄春燕在平凡的焊接岗位上刻苦钻研、不懈进取,以实干精神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7月,黄春燕当选爱岗敬业类“中国好人”。
“焊花”,陪伴一路成长
黄春燕出身于一个“老军工”家庭,1990年带着对军工企业的深厚情感,黄春燕刚从长安无线电技工学校毕业,就毅然选择了父亲奉献了一辈子的军工企业——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当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
“说实话,进厂里之前,我对自己从事的焊接工作一无所知,简单接触之后,我发现焊工并不好干。但是,我的师傅是女焊工,她能干好,我也一定能干好。”回想起入行之初,黄春燕仍然怀着满腔激情。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话形容我们焊工再合适不过,焊工最难的是要保持技术的稳定性,会干容易,干好太难。”黄春燕说,为了保证质量,她经常是“蹲”在一个点上,一动不动地几十分钟,或者身体保持一个姿势,直到一个焊接工序完成。“焊工不怕冬天,最怕夏季,本来气温就高,再加上铸件热了之后的温度,仿佛置身在火炉内一样。即使如此,我们仍要保持技术上的稳定,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黄春燕说,靠着深入骨子里的要强和吃苦耐劳,她艰难地走过入行之初那段日子。
“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对待工作,黄春燕从不含糊,她深知,想要干好焊工,不但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更需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缺乏,她就“啃”,坚持每天挤出时间学习焊工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她就“钻”,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车间,利用收集的边角余料,一个人默默地练习焊接。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信念,黄春燕很快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成为了厂里焊工中的佼佼者。
看似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做到极致,就是成功。1992年黄春燕代表公司参加了“六安地区职工焊接技术竞赛”青年组比赛并一举夺魁,此后,她先后多次在省市举办的焊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了省劳动社会保障厅颁发的焊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焊花”,见证巾帼荣耀
“焊接有难题,就找黄春燕。”在博微长安公司工人中流行着这一句话。身处军工企业,黄春燕主要从事的是雷达天线骨架的焊接工作,这是一个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工种。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