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4日07版      
 
我的退休生活

  孙光亚

804002920807六版1.JPG

  我的一些老朋友,老同学一见面,总是关心地问道:“老孙,你不打扑克、不搓麻将,天天猫在屋里,不闷的慌?”我抿抿一笑,“习惯了,还好。”

  退休后,尤其是近几年,我的生活颇有规律,还带点小紧张,虽有些累,但快乐着。清晨,骑自行车去菜市场,选购一大家食材(晚辈们全回来就餐)。8点过后,伏案编编写写。到11点,下厨房,接棒老伴忙乎了一上午的活,听着广播,“操刀掌勺”,按孙子的“指令”,忙出“四菜一汤”。午饭毕,小憩片时,再继续动起笔。天黑时分,漫步街头,赶赶热闹,逛逛超市;与熟悉或与叫不出名的老街坊们“刮刮蛋”(舒城方言:聊天)。晚上9点,还没有睡意,看看电视,或坐灯下,过目白天的文稿,再圈圈点点。一天下来,腰腿酸酸的,来盆热水泡泡脚,舒舒服服。

  2004年4月,我离开了30年的新闻采编岗位,即到亲戚家的酒馆帮厨。我告诉将要退休的老伴,得学点烹调技艺,提升今后家里的饭菜“品位”。两月后,外孙出世,初为外公的我,拿出学到的“本事”,“烧炒蒸煮”,在女儿家忙乎了一个月。看着婴儿眯着眼,喝足了奶,长得白胖嫩嫩的,老人家我心里笑出心外。

  2006年春,《舒城县志(1986-2004)》编纂工作开始,5位退休老先生老同志被县地方志办公室聘为编辑,我是人选之一。我所承担的分纂部分是卷首《大事记》和正文中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公检法司》、《民政》等章和《文明创建》等节。我们都是“一把年纪的人”,和谐相处,友善待人,经常相互评议稿件,探讨提高编纂水平,时不时还欢聚“碰一杯”,会唱的还“引吭高歌”,博得阵阵掌声。2008年冬,编纂任务基本完成。此时,由县地方志办公室引荐,我参与承编《舒城县政协志》工作。一年后,《舒城县政协志》出版,《舒城县劳动保障志》启动,我又被聘为编辑。县志和两家部门志的多年编修,虽脸上增添了不少皱纹,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交了朋友”,我这个有点“成就感”的老头,乐滋滋的。

  2011年春,碍于情面,我硬着头皮接受了为老伴娘家修谱的活儿。那天,老伴娘家的三位长兄长辈(其中一位88岁、一位84岁)登门拜访,邀请我这个老姑爷为他们一族“续家谱,圆百年梦”,言辞恳切,充满着信赖和期待。当年,知青“上山下乡”,我落户老伴娘家生产队,得到过三位长兄长辈全家人和乡亲们的关心照顾。今日,我不可摇头晃脑,以“未曾修过”为借口,一拒了之。见我举棋不定,曾当过乡镇干部的老伴冒出“官腔”一句:“干不干态度问题,干不好水平问题。”我听从了“夫人之命”。

  “端正态度,虚心讨教,不打无准备之仗。”我走进县方志馆,认真拜读馆藏的家谱;走访民间“谱师”,学习家谱编修知识。通过“务虚”,认识到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它与地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明白了修谱意义在于“让人记住我同宗共祖的亲人,我的先人给我留下宝贵的家训家风”。紧接着,便是“务实”。我很快地融入当今民间兴起的“修谱热”之中,从谋篇布局、资料征集、谍文编撰、校对完善等每道程序,我都和共事的几位族人,按“谱规”运作,一丝不苟,可谓“手口交瘁,日夕而图之”。修谱当与时俱进,凸现时代特色。比如:所辑录的老谱,加标点,竖排改横排,繁字体改简化字。入谱男女平等,女性享同男性并列排序、书行传、立传文;赘婿子女可绘入谱图,书行传等等。

  2013年末,新谱告竣。2014年春,在颁谱会上,三年前造访我家、已是九旬的那位长辈,向我抱拳作揖,致谢点赞:“今日谱成,圆了百年梦,孙先生功不可没!”激动的我连忙拱手回敬:“老人家过奖了,这是你们望族的福份,我沾喜气了。”

  时间安排往往就是那么紧凑。刚刚喝的颁谱喜酒还在回味中,一项新的而且非常重要的工作“摸到了我的头上”。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约见了我,他们两年来,从县直部门单位征集130多万字的建国以来60多年党史资料,需汇编成书,特邀我为该书编辑。考虑到于我方便,主任说:“我们同在一个大院,您来单位或在家里上班都可以。”于是,我专心致志投入了编书工作。一年功夫,所编辑的《舒城党史专题文集(1949-2011)》脱稿,呈送审定。该书共选编121个专题和12个专记,分上下册,80万字。

  2015年3月,县广播电视台党委决定编纂《舒城县广播电视志》。5月,广电志编辑部工作人员确定,我名列其中。我是该单位(原称县广播电视局)退休人员,参与志书编修有义务,也是本份,当义不容辞。我很快制订编纂方案,拟出篇目和关键一环的文字、图片资料征集要点。秋,结束了县委党史研究室一段工作之后,即投入“广电志”编写当中。2016年10月,在舒城县广播站建站开播60年之际,《舒城县广播电视志》出版,献了一份厚礼。手捧“我们广电人自己的志书”,我这个“老广播”甭提多开心。

  当月,我如约返回县委党史研究室,参与该室承担的又一项重点工程——编写《中国共产党舒城历史》第二卷(1949-1978)。《舒城党史二卷》是反映解放后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舒城党组织领导舒城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及成就,反映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映舒城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由于时代久远,现有资料有限,我便跟着研究室的同志“泡进”了县档案馆,翻阅了1949-1978的县委、县政府(一段时期称县人委、县革委会)办公室所存放的历史档案,细心摘录;登门走访一些老干部、老同志,做好笔录。

  2017年7月,20万字的《县党史二卷》初稿形成,进入修改、核实、审定程序。身为党员同志能在退休之后,听从召唤,参加党史编写工作,尽了责、出了力,我感到荣光。

  面对我的轻松和笑容,老伴在我耳边唠叨起来,“以后不要再动笔伤脑筋了,该歇歇了。”我点了点头,说了一句:“顺其自然吧!”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一身硬骨赵赤坪⊙我的退休生活⊙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