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你“+”到老人了吗

  本报记者 王婷婷

  不会上网 生活“被边缘化”

8110五版4.jpg

8110五版2.jpg

8110五版1.jpg

  今年65岁的张奶奶有糖尿病,加上免疫力不行,经常头疼需要到医院看病:“每次去人民医院看病挂号都要排长长的队伍,去一趟就是半天,孩子们上班都忙,总不能每次看病都要他们请假。”说起看病,张奶奶很无奈:“医院大厅里倒是有挂号机,可是我们老年人不会使用啊,医院的导医倒是耐心,但是我每次都记不住,只好还是去排队挂号,老年人不会上网真是伤心。”张奶奶告诉记者,有时候嫌麻烦,一般的头疼脑热,她就自己买点药吃吃,“若我自己学会网上挂号,就不用这么麻烦遭罪了。”

  “不会上网生活太不方便了,感觉自己被淘汰了,不想服老都不行。”前不久,从老家到六安照看孙子的田守庆老人向记者感叹。田老今年62岁,他在女儿的帮助下,注册了微信账号,平常与家人聊聊天,看看朋友圈里的新信息。在身边只会打电话、发短信的老人们眼中,田老算是会上网的“时尚”老人了,可是到六安生活不到一个星期,老人就傻了眼:在大排档吃一碗面条,没有美团优惠券要多花两元钱;家里来人到饭店吃饭,别人用支付宝享受8.8折,自己却要付全款;给小外孙买一套品牌服装,专卖店打5折,他觉得很便宜了,儿子在网上买,又便宜了50多元……

  “别人动动手指就能办好的事情,我们往往要花更多的钱去办,还要花费很长时间去排队、等待,最后还不一定能办好。”田守庆说,放暑假了,外孙要看电影,女儿女婿上班忙没时间带孩子去看,他带外孙提前半个多小时排队买票还买不到,卖票的人说都被别人从网上买走了。“本来是兴冲冲地准备带孩子时髦一把,结果没看成,外孙子一通闹。不仅如此,交水电气费用、到医院看病挂号等,我们都比别人慢一拍,我们这些老人好像时时刻刻被提醒已经被社会淘汰了。”田老深深地叹了口气。

  采访中,不少老人向记者表示自己被排斥在互联网世界之外,无法享受到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感到被边缘化和无所适从。

  重返校园 老人积极“脱盲”

  在六州首府小区,68岁的张萍告诉记者,以前她对网络一窍不通,想念在加拿大工作的女儿时,只能打国际长途一解思念之苦,电话费太贵,每次都是掐着时间通话、匆匆讲几句就挂断了,“看着年轻人用QQ免费聊天或视频通话,我特别羡慕。”

  前年,张萍在老年大学报名上了电脑班,认识了不少老年朋友,大家经常一起到户外拍照,在网上交流。开始时她连打字都费力,更不要说在网上晒照片、和朋友交流拍照心得了,“我觉得自己完全跟不上时代,心情很郁闷又没有办法,后来连续参加了几期电脑和智能手机应用的相关培训,才成功‘扫盲’。”

  面临同样难题的还有家住金桥小区的黄东海老人,退休后黄老想学习电脑和网络知识充实晚年生活,却发现困难重重,“我没什么基础,自学比较困难,社会上一些电脑培训班的课程也听不懂、跟不上。向邻居、儿孙求助,他们虽然很热心,却缺少耐心,而且东一榔头西一棒也讲不出名堂。像输入法和大小写转换,下载图片、文件等简单操作,他们三下两下就能帮我弄好,但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还是不会。”去年,黄老到合肥看孙子时看到有关老年电脑培训班招生的消息,立刻就报了名。“这是专门给我们老人办的电脑培训班,老师讲课浅显易懂,一个星期的系统教学,边听课边操作,我们不会的问题老师还现场解答、示范。”黄老说,他每节课都做笔记,这样学会了就“忘”不掉,遇到新问题还可以通过QQ、微信向老师求助,与同学交流。如今,黄东海不仅能熟练地运用微信、QQ和支付宝,还学会了上网理财。“我们六安现在好像没有这种针对老年人办的电脑培训班,应该办这种公益的培训,方便和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让老人远离数字孤独

  在医院上班的小鲍家四世同堂,她给家里人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我们家所有人都在群里,中午谁不回去吃饭在群里面说一声就成,不用打电话,很方便,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大家也在群里面说,感觉很亲切。”小鲍说:“我奶奶快80岁了,微信功能只会使用说和听,没事的时候她就一遍遍听我们在群里说的事,她说我们说什么她听着都开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老年人主动选择融入数字化生活,但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子女外的其他人。家住八公山路的退休教师程林自己买了个智能手机,她告诉记者买这个手机完全是因为专卖店的销售员跟她承诺,“不会用随时过来问”,还帮忙下载安装各种适合老年人用的软件等。程阿姨的女儿在南京工作,但阿姨称“怕打扰到她工作,而且隔着电话有些事情也说不清楚,也怕她烦,手机不明白的事儿都问同事或者店员。”

  启明社工分享长时间和老年人接触得出的心得:孩子给父母买吃买喝的,其实还不如坐下来耐心地教老人怎样上网、怎样通过手机看电影、发微博、发微信,让他们充分了解多彩的数字化时代,甚至可以教教他们怎么样使用自动取款机、办个网银查看退休金的发放情况等等。这些对年轻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老人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对老人的耐心、细心和贴心更是孝心的表现。

  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应该搭建一座通向网络世界的桥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让老人轻松越过“鸿沟”,助力他们与数字化时代的拥抱和接轨。一次学习,受益整个晚年。老人们通过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亲密接触,将获得更多欢乐:发微博、写QQ来记录生活,与子女通过微信交流感受亲情之乐,看视频了解大千世界,玩唱吧体会夕阳之美……生活多了诸般色彩,再也不会感到孤独。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互联网,你“+”到老人了吗⊙互联网+时代,别落下父母⊙创优质工程 献社会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