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破了鞋子 出了路子——霍山县但家庙镇胡大桥村扶贫路径

  本报记者 曹辰 余浩

  “真是多亏了工作队给我争取的这5万元资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近日,记者驱车来到霍山县但家庙镇胡大桥村,在养殖大户涂必超的农场里,谈起这几年的养殖经历,他感慨万千。

  涂必超是村里较早从事特色养殖的大户,从最早养猪、养鱼,再到现在的稻田养虾,数十年的养殖生涯不仅没使他富裕起来,反而让他欠下了不少债,让他家变成了贫困户。今年,为偿还欠下的外债,尽快脱贫,他咬着牙承包了周边的近80亩水田,开始从事稻田养虾。然而,由于前几年的经营问题,本地银行拒绝向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涂必超发放贷款,养殖场经营一度停滞,涂必超每天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得知这种情况后,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来到他家,在详细了解他的困难后,工作队积极与霍山农商银行联系对接,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并按程序考察审核后为他争取了5万元的贷款。如今,涂必超的80亩水田里虾肥稻美,光每天卖虾的纯收入就能达到300—400元,预计年底养殖场可盈利20多万元,当年就能实现脱贫。

  “这几年干养殖真是遭了不少罪,前几年养猪赶上市场价格下跌,去年养鱼又赶上发洪水,不仅没赚到钱,还把家底都赔进去了。今年多亏了工作队,这80亩的稻虾共养水田才能张罗起来,没有他们的帮助,别说5万块了,500块我都贷不到!”

  涂必超口中的工作队便是市纪委派驻该村的扶贫工作队,这个由3名队员组成的工作队自入驻以来,就坚持每天走村入户调研走访,每一位农户,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山场,乃至每一口山塘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鞋子磨破了几双,该村的脱贫路径也渐渐清晰起来。“我们村位于但家庙镇的东北部,水田142公顷,旱地35公顷,山塘200多口,全村经济以水稻种植为主,村里有不少农户从事生猪、麻鸭、小龙虾和淡水鱼等特色种养业,可以说脱贫的基础比较好。”该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黄家中告诉记者,初到胡大桥村时,面对该村是但家庙镇唯一的贫困村的现状,他们感到“压力山大”。

  前两年,胡大桥村像涂必超这样因暴雨受灾的农户不在少数。2015、2016年夏天,但家庙镇连续遭遇洪涝灾害,连日的降雨让河道水位暴涨,由于地势低洼,村里不少农房、庄稼受损严重。“村里的这段河道还是好几十年前加固维修的,有些地方遇到雨水冲刷极易垮塌,河道两边有水田,还有蔬菜大棚,前两年水灾,两边的村民损失较大。”胡大桥村支书彭义香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申请了资金,准备对辖区内的3个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另外要对河道来一次全面清理。“我们工作队还协调联系了霍山县水务局到潘冲水库下游河道搞了一次整治工作调研,现在计划安排人员对河道进行杂物清理。”黄家中告诉记者,村里要通过河道整治,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附近几个村民组的水患问题,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下转三版)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孙云飞在霍邱调研时强调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全面落实全力抓好环境突出问题的整改⊙智能公交 更便民⊙8支球队竞技绿茵场⊙霍邱食品快检室接受“体检”⊙磨破了鞋子 出了路子——霍山县但家庙镇胡大桥村扶贫路径⊙六安开发区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市政协召开“扩大民间投资,激发发展活力”对口协商会⊙全市在建徽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30.5亿元⊙我市修编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