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扬
金安区先生店乡陈大庄村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区,全村12个村民组,总人口176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286人,是该区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年底,金安区委宣传部入驻陈大庄村帮扶,宣传部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员认真听取基层干部以及贫困群众的需求,制订帮扶计划,谋划产业布局项目,推进精准扶贫。2014—2016年,已有47户甩掉了贫困帽子。今年将有35户85人脱贫,同时该村也将从重点贫困村名册中出列。
扶“心”脱掉贫困帽子
盛夏七月的清晨,天才蒙蒙亮,金安区先生乡陈大庄村先进村民组村民汪庭宏早早出门去割鹅草。2014年,汪庭宏被村上评定为贫困户,如今,他依靠精准扶贫帮扶政策和金安区委宣传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汪庭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生子,小儿子尚未成家。当年两孩子读书每月上学一两千元。花费还不是汪家致贫根本原因。汪庭宏说,家庭贫困完全是意外:2013年的一天凌晨,习惯早起的年近八旬老父亲在捉拿偷窃邻居家的小偷时,被小偷用钢棍击中头部,父亲是见义勇为,虽然政府给予了表彰,但人也从此落下重度后遗症,需要不断治疗,还牵扯家里必须有人常年服侍在床边,照料年迈老人的饮食起居。他把外出打工村民的20多亩抛荒田揽过来种,收入绝大部分用在父亲的治疗上,让年过五旬的他倍感日子难过。
2014年,脱贫攻坚全面开展以后,经过评定,他被评定为贫困户,并和村里其他15户一道被规划为2016年的脱贫户。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达到脱贫目标,这对于在贫困线下劳作了几十年的汪庭宏来说,无疑是一项较大的工程。起初,他和其他人一样,对村里的这一规划充满了疑问。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