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邱元萍

  如今的父母都懂得阅读的重要性,从幼儿期到小学就开始让孩子涉读四大名著,零零后的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在反复强调阅读重要性的今天,孩子们似乎都在大量阅读。然而到了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却令许多孩子头痛,不少家长和孩子常常就此和笔者探讨,为什么书看了不少,孩子的理解能力却总是上不去?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除了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外,掌握阅读技巧、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十分重要。

  拥有一定的阅读量和稳定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如何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爱读书、爱读报的人。幼儿阶段,父母可以多为孩子朗读童话、神话或寓言之类的书籍。兴趣一旦养成,孩子对书本无限的期待与遐想便会转变成一种自觉习惯。父母平时应多陪孩子去逛逛图书馆或书店,引导孩子多看经典名著,多结交一些爱读书的小伙伴。此外,父母们还可以尝试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展开探讨,一起发表读后感,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书读的多并不意味着理解能力就强,提升阅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所谓技巧,可一到考试阅读理解题就犯晕,这和平日的阅读质量训练不无关系。要想快速扎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孩子在家庭阅读时,父母应经常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让他谈谈书的内容或对书的评价,适时布置一点阅读任务,引导孩子形成精读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语文阅读,灵活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的大体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不断拓展阅读的深度。其次,要重视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教师不能因为怕耽误时间而越俎代庖,从而影响了孩子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于文中呈现的精彩句子和篇幅要引导孩子们“回味”。笔者在教学中喜欢鼓励孩子多读多背,大声朗读出来,反复品读,更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要培养孩子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平时练习中,第一遍泛读全文,釆集有效信息,了解全文概貌,尽量高质快速,了解文意。第二次阅读的目的不止于获取信息,而是要在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和思考,学会划分结构、赏析语言和手法,再分析主题,联系文后的题意,针对性解题。在日常阅读中养成这些习惯和技巧,理解能力自然跟着提升。

  (作者单位:金寨县思源实验学校)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奋进的五年 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二六”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做好医院政工师工作⊙浅谈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便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