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很长时间才发现,我每天生活的仪式,是从喝茶开始的。
很长很长时间才发现,我每天生活的仪式,居然都是从喝茶开始的。
我这个茶婆,我这个茶之徒,我这个嗜茶如命之君,离成精不远了吧。
呵呵,有几十年了吧。
一日一日日积月累地喝茶,喝成瘾,喝成嗜好,喝成习惯,喝成日常。
犹如空气和阳光。太阳升起,我起床,首件事洗盖碗,烧水,泡茶。雷打不动。喝了,我的一天才便开始。时常,也以喝茶结束一天,喝了,之后上床。
我想,我莫不是把自己的一生泡茶里了。
又想,泡茶里有何不好。
沉浮起落本常态,美滋滋。
一生只等一壶茶,这句话好像是一句广告词;
一生只等一壶茶,这句话适合我。适合我自己为我做广告。
好喝茶,与茶结缘已有三十多年光景。那是怎样的光景。
记得,我的少年时光就富含了茶的光泽。
多么青涩的少年。多么青涩的茶。
是母亲教我喝茶的。老母说,不记得了。
那就,莫不是我与茶有一种关系、联系。一种意味的、气质的、境况的、内省的某种东西。
我是有些孤寂的,寡合的,静观的,慎独的。与茶契合!
独爱与自己相处。
独爱与茶相处。
有禅道之意味。
从那时起就这么喝,一直喝到现在。我的生活,茶不是饮品,不是消费,不是品质,不是文化。更不是赶时髦摆谱。茶就是水,我生命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水是茶水,百分之一的杂质吧。
女人是水做的,我则是茶水做的。
有了空气阳光,再有了水,茶水,我的生命就能存活了。
茶友不多,与茶友不拿茶作攀比,以茶来分享。
友人经于兄转赠一盒六安瓜片。
于兄边递边说,六安瓜片哟。
听于兄这么一说好像他是喝茶行家,非也,该兄也就是像条鱼一样摇摇摆摆游进我的喝茶生活中来的。他喝茶,是近朱者赤近茶者喝的级别,不懂侍茶行茶,属于蹭茶一类。不过,喝久了,他也能品出个好坏来。
我拿过手,首先看日期。通常,在保质期内,我便拆封品尝。
看日期成了我的头号大病,说来由几起事情引发并成疾。
一个财经传媒总裁,认识多年,因有合作表诚意赠我竹叶青极品论道一盒,我如获至宝。可猴急急一喝觉色暗沉不绿透,味阻滞不活鲜。一看,无语,过期已久,真糟蹋天物。
一次同学曹来电话,说他朋友送他茶他叫其直接转寄给我,说是有名的“榜上有名”,真巧,电话刚落不久,快递就送到。我打开层层包装,马上就烧水冲泡,一喝不是味,哪知又是过期,扫我茶兴。我气急败坏电话过去,直言什么好茶,简直是糟蹋茶。曹问清情况,直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不是有意的。我说叫你这些朋友不喝茶就及早寄我,省得我生气。
一次收到一罐庐山云雾,不厌其烦的包装精美绝伦,内仅一个拳头大小的釉瓷罐,心想一定是精品。一看,差点过期三年,还怎么吃,用于煮茶叶蛋我都嫌弃。
这样的事经不了几次,我直呼救命,眼看着到手的好茶不能喝,那个急火攻心,导致落下病根。不管到茶庄买茶,还是谁送茶,首先查看日期。过期不买,过期拒收,绝不留情。
绿茶绿茶,绿茶的生命是时间,一过期,绿茶就死。它不管你极品不极品。
我记得我是喝过六安瓜片的,不想这次的瓜片这么如我意。索形、汤色、滋味均佳,一股脑将两袋好茶在短时间悉数品尽,生怕有茶友前来分食。我再次记住了不大常喝的好茶六安瓜片。
鲁迅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不敢轻言会喝茶,但我把我喝的茶都视为好茶,这么一说我至少已得半种清福了。
天有不测风云,也有不测喜讯。不几天,收到《清明》杂志的邀请函,说有个文学活动在六安。
我行前做功课,上网一查,知六安瓜片乃世上唯一无芽无梗的茶。我想拿茶做对应,哪知片茶不留都被我喝进了肚子,我激灵立下此行宣言:冲着瓜片到六安。
正巧,此次活动头一天就参加了六安茶谷开茶节。
如此茶缘,苍天厚我。
我喜欢干干净净。而茶生于高山,不染纤尘。
六安瓜片生于大别山主峰腹地,这里山水皆佳,能不生好茶吗。
原来,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无芽无梗,由单片生叶制成。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是一款中华传统历史名茶。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朝茶学家许次纡所著《茶疏》开卷语。
“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以及“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须采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早有前人诗咏为证。
还有什么可说,还能怎么说。
此行千山万水崇山峻岭进入大别山,寻访六安瓜片生长之地霍山、金寨,我只能谦卑而恭敬,不敢造次半点。得与之口舌相亲时,那幸福的滋味,确确是“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朴实。朴素。极简。极致。是我的方式。
非盖碗不用,是我的方式。
在我看来,喝茶用盖碗体现了汉人的极高智慧和无尽想象。上盖、下托、中碗的“三才碗”、“三才杯”,蕴含了天地人和之美意。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至今我乐于接力,将盖碗的智慧生活进行下去。
各种花色我尤喜青花瓷。鲁迅曾在文章中写:“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极合我意。多年前在景德镇所淘柴窑烧制的青花瓷碗,不小心打坏一个,另一个珍惜并使用至今。
这个几乎天天伴我的器皿,真是我离不开的宝贝。它伴我喝过各种好茶,见过我千种陶醉的样子,特别当我端起它,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过再刮过的时候,正是茶汤浓淡适宜徐徐翻涌的时候,先嗅其盖香,再闻茶香,最是一口一口入口入喉,其妙,不可言状,只有啧啧出声,常常不得不自己对着自己傻傻出声“好喝好喝,太好喝”。独乐乐哟!
当然也时而邀约茶友一起围炉分享煮茶当歌。
朴素为至美,茶即是至美。
对茶的过度包装我是反对的。茶的过度高价我是反对的。茶的过度神功我是反对的。尤其电视上那些对茶的烘托、渲染、广告、宣传,人为而功利,在我看来是对茶的污染,比化肥农药更毒的污染。
《茶之书》是我不经意购得的一本小书,一经阅读,反复阅读,成了我的一本大书,冈仓天心可曾想到,他的这一手笔会成为我的茶经,成为我茶生活的宝典之一。
由此,素手,素颜,素心,成我喝茶之三素。
素手,最好是纤纤素手。干净匀称,美而不妖。天然生就的素手当然不可多得,灵巧能干,在十指间可将生活弄出各种花样来,而侍茶最是能手。我有这样的一双手,不长不短,不纤细也不粗壮,刚刚的好,恰恰适宜。素手不留长甲,不涂甲油,用清水或洗茶的水保洁就行,不伤茶的纯洁。
素手者,易见神,易见情。直达茶的气息。可谓一碗见人情。
素颜,就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不描眉画眼。可椭圆脸,可杏仁眼,牙被茶染黄无妨,但一定得天然去一切雕饰。当然,更不许抛媚献媚。一报纸记者说他们准备做一个原生态美人专题,要求受访者百分百天生。我想他们是做不下去的。如今市面上哪有什么天生了,美都是加工出来的。加工再完美,无心生之相,再美都失却真实和可信。我自己的素颜是我心仪的,我的素颜是我的一种审美实践,我知道我如何在坚持,如何锲而不舍保持我要的容颜,正好契合喝茶,从良俭让,不卑不亢,朴素端庄。
素颜者,易推心,易置腹。不损茶的韵致。可谓一碗见人心。
素心,就是不染红尘之心。不功利、不分别、不杂念,不歪不邪,葆有善待、敬畏和恭谨。
茶要好水,更要好的人。人之好与不好,最取决于心。
茶大忌异味。其实比茶更忌异味的是人心。
我的心以喝茶得以保佑。喝茶时伴随茶的气息和荡漾,我听得见心的声音。
所以我力戒花心机心,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修炼素心。
素心者,易透彻,易放远。直达茶的意味。可谓一碗见乾坤。
厨房用具
尝茶吃茶酌茶品茶喝茶,呼吐世间乱象之浊,吸纳青山绿水之清,该高则高,该低则低;当坚则坚,当柔则柔;应取则取,应弃则弃;知天地晓人生,尊辱有度,宽窄有致,大千世界一碗尽收,雨雾蒸腾云开花开。
还有什么直达我心,茶可以!
此行,冲着瓜片到六安!
此生,缱绻等候一壶茶!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流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