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开发区亮出上半年“成绩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进位——
俞玲玲 本报记者 储勇
今年上半年,六安开发区GDP增幅高于年度目标(7.8%)2.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同比前移2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年度目标(7.8%)2.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三,同比前移1位;
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年度目标(12%)3.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四,同比前移4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年度目标(10%)2.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一,位次与去年持平。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7亿元,同比增长10.2%;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提高4.6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91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9.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9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收入9.94亿元,增长17.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5%;进出口总额6723万美元,增长13.9%,总量占全市第一……
这是今年六安开发区交出的“期中成绩单”。今年以来,六安开发区围绕打造全市绿色振兴核心增长极这个总目标,突出绿色发展主基调,以“三重两上”(重大招商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重点遗留问题和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项目调度机制为抓手,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城融合,经济社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运行情况好于预期、上年同期,展现了实力增强、活力迸发的新气质。
招商引资强势推进
该区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把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新材料、绿色食品饮料、都市时尚和现代服务业“5+1”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着手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谋划重点项目。组建高端装备制造、战兴产业、绿色食品饮料和现代服务业4个产业招商组,分别由一名管委副主任负责,每月外出招商不少于5个工作日;管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重点盯紧5亿元以上大项目。设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招商分局,突出专业化和区域化,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制定委托招商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择优聘用有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和广泛人脉关系的招商顾问进行专向招商。1-6月份,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5-1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到位境内资金24.2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45%。
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今年以来,该区建立“三重两上”
项目(重大招商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重要遗留问题和规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调度工作机制,对照项目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实行责任部门日调度、分管领导周调度、主要领导月调度,调度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问责挂钩。1-6月份,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8%;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8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8%。在此同时,园区一批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处置,大众二手车项目缴清拖欠的1300万元土地出让金;白鹭雅苑三期已具备办证条件;金领案件省高院已立案,移送管辖相关材料已报最高院;庆发粮油和宏达汽配土地使用权问题即将进入资产处置收回程序。
科技金融大展双翼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今年上半年,该区28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2.2%,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的19%;新兴产业成为发展“重要引擎”,上半年,1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2.14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3.1%,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13.3%,总量居全市第二;申请发明专利231件,授权发明专利31件,均居全市首位。汇聚金融“活水”服务企业发展。该区组建金融办,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名库,出台激励政策,实施三年直接融资行动计划。星星服装于今年2月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目前,渠道网络上市在审,海洋羽毛启动了境外上市进程,江淮永达、五粮泰等完成股改。此外,该区还与深创投合作设立20亿元六安红土创业投资基金。
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该区不断深化和完善规划编制,推进开发区城市总体设计规划编制,着手景观绿地系统、城市空间特色、夜景亮化、城市三级导视系统、重要路段城市设计、特色街区、公交线网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同步推动“多规合一”工作。现代科技产业园2#、3#厂房,开发区敬老院、梧桐路、元亨路、五教路等8个政府投资项目竣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皋陶大桥、寿春路安置小区五期、新华小区一期、许继慎路、古碑东路等重点工程项目按计划实施;启动小庙市场55000平方米棚改项目征迁,推进六和城等重点地块拆迁攻坚战。加快文化生态旅游、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名家汇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促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市政、园林、绿化“三位一体”管理,以环境治理、“十乱”整治、老旧小区整治等为重点,抓好312国道、迎宾大道、皖西大道、纬三路等重点路段市容环境和绿化提升,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启动智慧园区项目建设,提高园区管理信息化水平。
统筹发展深入推进
该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出台《六安开发区脱贫攻坚财政扶持政策》《六安开发区脱贫攻坚工作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政策规定,建立了“领导联系、单位包保、企业帮扶、干部包户”的帮扶制度,实现了贫困户包保全覆盖。结合园区实际,重点强化完善健康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企业帮扶等方面措施,组织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启动学校无校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提升教育卫生医疗事业服务水平。同时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包保稳控,高度重视拆迁安置、企业欠薪等矛盾化解,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构建和谐园区。持续开展“铸安行动”,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和谐发展。
党的建设持续升华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及六安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工委中心组学习形式,每季度围绕规划、招商等工作实务,组织专题培训;设立“经开区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就产业发展规划、大健康产业、“互联网+”等专题进行授课,应对“本领恐慌”。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讲重作”专题教育,开展“三个一”活动,引导党员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全面压实“两个责任”,通过约谈督导、报告工作、检查考核、问责处理等形式,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围绕招商引资、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执纪监督问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规定要求,“三多”问题得到遏制,迎来送往基本杜绝,党员干部作风发生明显变化。
【相关链接】
六安开发区
上半年招商成果展示:
总投资28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16亿元的博微长安电子智能装备军民融合、8亿元的美盈森4.0智慧工厂、5亿元的现代中药高科技产业化基地等优质项目签约入区;
总投资300亿元的华夏幸福产业园项目签订合作备忘录、总投资70亿元的皖台健康科技示范园项目签订框架协议;
总投资30亿元的中科电力装备、20亿元的东方园林文化生态旅游以及联东U谷产业园、川崎绿色生态体育产业园、东方汇富恒生金融小镇等项目,已多次对接、深度洽谈,即将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