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05版        
 
健康金融护航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程传军

  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改善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为目标,以维护金融稳定为根本,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奋力开拓,取得丰硕成果。

  拓宽金融供给渠道

  近年来,我市通过改制、引进、增设、分设,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与小微企业和“三农”门当户对的“草根金融”。通过置换、依法清收等方式消化不良贷款16.8亿元,引入民营资本增资扩股近10亿元,全面完成了6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化改革,组建各县及六安、叶集等6家农村商业银行。中信、招商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我市,新引入的合肥科技农商行六安分行以及颖东、颖淮农商行支行正在筹建。全市共设立6家村镇银行。近两年新增保险业金融机构两家,总数发展到37家,其中财险17家,寿险20家,保险业从业人数达1.2万余人。新增证券营业机构4家,总数达6家,分别为华安证券六安分公司,国元、东北、招商、中投、海通证券营业部。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到39家,实收资本56.5亿元,其中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11家。小额贷款公司30家,平均注册资本金近6000万元,上半年贷款余额15.2亿元。典当行17家,注册资本2.9亿元,典当余额2.1亿元。融资租赁公司1 家,注册资本3亿元,融资余额超8亿元。

  畅通金融注入实体经济“管道”

  用足用好各种考核工具,我市不断完善政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机制,将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作为重要内容。实行财政性资金存放与贷款规模挂钩,激励扩大信贷投放。强化重点项目对接,精准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年均50余次。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推广新型政银担合作,完善税融通业务,加大续贷过桥资金发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上半年累计为全市为369户小微企业发放新型政银担贷款15.1亿元,贷款余额达52.3亿元(居全省第6位);新增发放税融通贷款2.4亿元,余额达7.9亿元;为211户企业续贷过桥11亿元。上半年全市信贷投放增长显著,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1%,全省第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全省第4;新增贷款182.7亿元,超省下达全年目标2.7亿元。

  开拓企业利用资本市场通道

  近年来,我市抢抓资本市场支持脱贫攻坚绿色通道政策机遇,通过高位推动、考核引导、项目储备、辅导培育、政策扶持等举措,市县区合力、多方面协同组织攻坚,企业上市挂牌和直接融资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上半年,我市实现1家企业上市报审、1家企业上市报备、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家企业新三板材料在审,上市挂牌工作提前半年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正在推进的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还有6家;实现直接融资32亿元,兑现企业上市挂牌奖励资金650万元。目前全市共有上市企业两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2家。大力发展并引导股权投资积聚,出台引导政策,设立规模14.5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信实、安元等子基金6支,首期规模达9.9亿元。投资企业16户,到位投资3.6亿元。

  开辟农村金融改革新道

  在全市推广金寨县全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经验;金安区作为全省扩大试点的县区大力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金寨县为全国唯一一家“两权”抵押贷款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双试点县,改革正在推进并将于今年完成。上半年金寨县共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3笔390万元,住房财产权贷款77笔952万元;组建的全省第一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投入运营。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稳定的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市级机构补充资本金9300万元,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担保增信能力。以实施金融扶贫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建立和强化扶贫主办银行制度,以涉农银行为主体压实金融扶贫责任,放宽借款人年龄限制,下放扶贫贷款审批权限,完善尽职免责制度。精准落实户贷户用型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创新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分贷统还模式。各县区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扶贫小额贷款实行统一集中增信。上半年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59万户13.52亿元,超省下达年度发放任务1.47亿元,贫困户获贷率16.7%。推动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今年新设乡镇支行5家,总数达542家,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以及“拎包银行”进农户,消除了金融服务盲区。

  堵住非法集资邪道

  近年来,我市始终严守金融风险底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为去杠杆,我市全面摸排困难优质企业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共梳理我市潜在对象企业27家,债务额33.6亿元。认真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等工作,关闭取缔“微盘”企业3家、省外交易场所在我市会员单位4家,正依法履行取缔程序“微盘”企业1家。通过各类媒体集中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剖析案例,揭示风险和危害,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非法集资。积极做好“e租宝”、“徽融通”、“天合联盟”等输入性非法集资案件的处置以及涉众群体的稳控工作,保持了金融稳定的良好形势。

 选择年月
<2017年8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金融发力精准扶贫⊙健康金融护航经济发展⊙三产融合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