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 拜织女

  梨雪

七72800404.jpg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它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历来为广大年轻妇女、尤其是少女们所看重。

  从这一天早晨开始,她们便被快乐包围着,尤其是在这一天晚上,她们要开展礼拜织女、穿针乞巧、祈祷婚姻美满生活幸福活动,仪式虔诚而隆重。

  实际上,拜织女是给少妇、少女们提供了一次聚会的机会。昔日在乡下,她们会斋戒一天,晚饭后,会结伴到村边的小河里洗澡沐浴,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到河中洗澡,用其洗过澡的水沐浴,就会沾上“仙气”,不但皮肤会变得白嫩,还可辟邪、治病、延寿。

  然后她们一起到提前约好的某一家庭相聚,这一家早已经打扫了院落,面朝天上织女星的方向摆好了供桌。

  桌上放有一对红蜡烛、一个香炉、三炷香及时鲜瓜果。先后到来的姐妹们,也会把自己带来的瓜果和巧食摆放在供桌上。

  巧食是七夕节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花样颇多,制作原料主要有油、面粉、糖和芝麻。其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入锅中加热,熔为糖浆后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薄,晾凉后用刀切成长方形,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出锅即成。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比如七瓣花、耕牛、喜鹊等等。此外,她们还会把在乞巧时用的瓜果皮上刻上牵牛花、灵芝草、鹊桥、祥云等图案,被刻上图案的瓜果被称为“花瓜”。

  拜织女开始时,先由年龄最大的少妇于案前点燃红烛,并焚香礼拜,然后逐一跪拜。跪拜时,大家都不许说笑,跪拜者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则希望早生贵子等。默祷完毕后,便开始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

  在唐宋诗词中,反映乞巧故事的佳作也屡见不鲜,如唐末五代诗人和凝在《宫词》中说:“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唐朝著名诗人崔颢《七夕》诗中云:“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描绘唐代长安城郊穿针乞巧的风俗。

  北宋布衣诗人杨璞在《七夕》诗中写道:“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千家万户的姐妹们在七夕纷纷乞巧,充分表达历代劳动人民对织女星神的崇敬之情,和妇女们渴盼提高技艺、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迫切愿望。

  乞巧时,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赢巧”,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则叫“输巧”。在乞巧时,有的少妇少女还会唱起《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乞巧后,她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然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边吃瓜果、巧食,一边说笑,玩到半夜方散。

  随着七夕演变为中国的情人节,这一天,男子要向心爱的女子赠送礼物,并结伴去旅游、看电影、就餐、跳舞、逛商场,成双成对,让七夕节变得更加浪漫。

 

 选择年月
<2017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攻坚硬仗致身残 不忘初心度百年——记百岁老红军李先忠大校⊙信念如磐 浩气如虹——六霍赤卫师师长车厚桥的故事⊙微笑着唱生活的歌谣⊙七月七 拜织女⊙人生的主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