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河记

  吴之信

  举世闻名的淠史杭水利工程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岁月。1958年工程开工时,我还是个初中学生,学校组织我们参加扒河劳动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六十年前,我在六安四中读初中,该校后改为戚桥初中。学校离淠史杭工地只有三四百米远。那时,学校教学区在大圩子,住宿在小圩子,两圩相连。小圩子还住一些农民群众,淠史杭开工时,小圩子和学校周围的村庄都住进了一些扒河的民工。

  每到星期日,学校给每个班级发了上十个柳条筐,上十根毛竹杠子,还有几把铁锹。班主任作了动员讲话,大意是说:淠史杭水利工程是把淠河、史河、杭埠河贯通起来,发挥抗旱保收、航运,保证灌区城市、乡村居民饮用水的综合性工程。它能灌溉安徽、河南两省1100万亩良田,保证六安、合肥等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作为学生,能参加这样工程的劳动是一件非常幸福和光荣的事。

  老师的话,让我们热血沸腾。大家争先恐后地拿起筐子、竹杠,飞奔向扒河工地。只见工地上人山人海,民工们挖土的、挑土的,用手推车的、用小板车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一边抬土,一边观察民工们的劳动。他们有的两人一部手推车,一人在前用绳子拉,一人在后掌车把用力推。后来,他们在高坡上安一个固定滑轮,用一根绳子拴在手推车前,一人掌车把向上推,另一人则套着绳子从高坡上往下背,这样两人合力,加快了速度。用小板车的也是这种方法。我们这些用筐子抬土的,或用粪箕挑土的,属笨重劳动,其效率要差多了。

  我还看到了劈土法的神奇功效,即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先挖掘成笔陡的一面土墙,然后在墙脚下再挖掏泥土,使之成一横的沟槽,再从土墙上面用削尖的木桩楔子揳。当一排木桩揳进土层,土墙便慢慢地裂开,由于墙脚有沟槽,土墙便轰然倒下,成为碎土块,便于搬运。这种办法在僵硬的土层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淠史杭工程戚桥段东岸都是丘岗地,属马干土,也就都采用了劈土法,而戚桥段的西岸均为填方,需要堆土成堤。为保证质量,就要夯实。运到堤埂上的土碾平后,用磨盘样的石硪夯实,称为打硪。我看到打硪的人们,那热闹的场景,有节奏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大姑娘小媳妇们,四人一组,在领头人一声号子喊后,大家应声合力,使劲拽绳子,石硪升空、落下,就像戏台上表演一般,舞姿优美,一幅幅劳动的美景映入眼帘,让我们真正感到劳动者的伟大和光荣!至今我还记得那号子与和声的大意:

  姐妹们加把劲啦,嗬哟嗨哟;

  小硪打起来啦,嗬哟嗨哟;

  引来新河水呀,嗬哟嗨哟;

  幸福千万年啦,嗬哟嗨哟。

  淠史杭工程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劳动者一旦知晓自己劳动的意义,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初次参加扒河劳动,没有经验,一筐土上得满满的,足有一百多斤,十几岁的学生根本抬不动,于是老师叫少上一点土,但大家都不愿示弱,硬着头皮抬,往往筐绳子又长了,抬不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筐绳系到适中的长度,让个子大的在后,个子小的在前,这样上坡时用劲均匀一些。几趟下来,我们就觉得肩膀酸痛,脚步都抬不起来,没有来时起哄的劲头了,但大家仍咬牙坚持。看到扒河民工的劳动热情,我们再累也算不上什么了。

  正当我们累得抬不动腿的时候,工地上忽然沸腾起来了,广播喇叭响起了音乐声,播音员用普通话喊到:某公社宣传队来工地慰问来了,大家加油呀!我看到一支文艺小分队出现在工地上,男孩、女孩脸上搽红,身着花衣,手舞彩带,为民工们鼓劲来了。这支小分队里还有一位搽着红脸的老太太,脸两边分别写着“跃”、“进”二字,满脸堆笑地扭着秧歌,她那不协调的动作,更引起人们的欢笑。文艺小分队的表演谈不上什么艺术水平,但他们能用自己的表演为民工鼓劲,正像战争年代的军队文工队一样,能鼓舞战士们杀敌的勇气和斗志。谁能说,他们不是战斗中的一员呢?

  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我们也参加过扒河劳动。我们穿着棉衣棉裤,却依然觉得寒风像尖刀一样刺骨,但那些男民工们却打着赤膊,穿着单裤,飞雪落到身上,即刻与身上的汗水融合一起流淌。

  由于劳累、饥饿,有多少民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像一场伟大的革命一样,它所展现的民族牺牲精神,将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在淠史杭工程的丰碑上,有他们的英名啊!

  六十年来,每当我看到清清的淠史杭干渠水向下游流淌,流入田园、流至工厂、流向城市、流过村庄,流进家家户户,让人们享受着清泉的甘甜,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

  每当我漫步在淠河边,走在那平整的木板便道上,总感觉精神倍爽,脚步轻快。因为那一排排绿树,一簇簇鲜花,一块块草坪,与那欢畅的河水给我们送来了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

  我从心里发出感叹:淠史杭真是六安人的幸福之渠啊!

 选择年月
<2017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难忘军旅岁月⊙夏日的历练⊙高山流水(国画)⊙善意不必太伟大⊙长岭采景(三首)⊙扒河记⊙八一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