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季羡林的书

  韦国华

  26万字的《傅雷家书》读完后,接着读的《季羡林散文》也是26万字,这真是一个数字上的巧合。不知这两本书之间有什么天然的联系,以我理解,至少它们都写出了两位大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我的意识中,季羡林是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学问家,因为人们给他的评价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如果不能看到他的著作或作品,一定是人生的一种残缺。因此,我去年年底,在六安新华书店选了一本“散文名家典藏”的第一辑《季羡林散文》。读这样一位大家的散文集,我真的是毕恭毕敬的,读到与季先生有共鸣之处,或者得到了启发时,便在书上边看边写点什么——

  读季先生的散文,我有一种感觉:十分精细和精确。如果用中国画来打比方,他的文章就是工笔画。工笔画又叫“细笔画”,是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就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与写意画相对。季先生写登黄山、庐山,描写他家里养的那只叫“虎子”的老猫等等,无不观察细致、精心刻写,总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季老的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可谓著作等身。从他的散文集中就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人在工作和做学问上谨慎敬业、一丝不苟,那么他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他的那种认真和严谨的态度。成功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勤奋、认真、严谨、虚心好学。

  季先生写的那篇《槐花》给人的启迪是:我们长着眼睛和耳朵,常常不能看到我们生活中、我们身边的那些美,听不到那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美好的声音。我们常常熟视无睹,我们也常常是充耳不闻。那些美好的事物不能让我们感动,也不能滋养我们美好的心灵。我们常常是在浪费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常常变成一种摆设。是的,我们应当用我们的慧眼看清社会里的那些不良的现象,以保护自己和对其加以改造,但我们更应看到我们生活中、我们这个世界上那些闪光而美好的东西。否则,我们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而看不到未来,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年龄越来越大,就越感到时间的宝贵。在我年轻的时候,兴趣广泛,哪里热闹注意力就被牵往哪里,不多去想自己的文化学识很浅薄,需要珍惜时间、需要乘年轻记忆力好抓紧学习。如今已到耳顺之年,方感到自己失去了大好的学习时光,阅历短浅、知识浅薄,过去读的书太少,还有非常多的值得读的书没有读。我写出这几句话,是因为我读了季先生的《治学漫谈》这篇文章。如今还有一些年轻人,大学毕业工作后,就开始厌倦学习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其实完全错了,他们将自己最好的学习时光给浪费了。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够经常反省和后悔的时候。像到了我这么大岁数时,后悔和醒悟已显然有些迟了。不过我能意识到这点,也不能说是完全迟了,倘我能活到八、九十岁,还能学习20多年的。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与社会同进步,相和谐,而不会变成一个顽固不化的老东西。

  季先生在《代序》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年人或老年人,不应当一过了青年阶段,就忘记了自己当年穿开裆裤的样子,好像自己一生下就老成持重,对青年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应当努力理解青年,同情青年,帮助青年,爱护青年。不能要求他们总是四平八稳,总是温良恭俭让。我相信,中国青年都是爱国的,爱真理的。即使有什么‘逾矩’的地方,也只能耐心加以劝说,惩罚是万不得已而为之的。”季先生讲的这点,是许多中老年人常犯的错误。或许有年轻人做得不到的地方,也或许是这些中老年人已跟不上了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能理解年轻的一代。我还要说,像我们这些中老年人,自恃自己有了很深的阅历,于是就常常对年轻的朋友们吹毛求疵,说他们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比如文学界里,就有这类毛病的,总是看不惯那些年轻的作者,看不起他们,说他们肤浅。其实我想,对年轻人,还是以鼓励为主。我们年轻时,还不一定赶上他们呢!看不起他们,其实也就是看不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看不起他们,就是看不起未来;不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他们,也就不能正确看待和评价未来。

  这位年近九十岁的老人,在他的《只有东方文化能拯救人类》一文中写道:“东方文化主张人与大自然是朋友,不是敌人,不能讲什么‘征服’。只有在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条件下,才能伸手向大自然索取人类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由此我想到“文化自信”这个词,想到“东方文化自信”特别是“中国文化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民族,在世界上不会有多大的出息;一个没有自信的民族,更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而民族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应该是核心的部分。当我们今天提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的时候,不一定能想到,这位可敬的老人,早在1996年3月20日就已开始强调对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可见他的深思与远见。

 选择年月
<2017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空调里的夏天⊙图⊙六安少年拼搏“未来之星”体育大会⊙我市两起案件入选全国“扫黄打非”⊙霍山县举行首届荧光夜跑活动⊙第一次读季羡林的书⊙书香伴路行⊙渡口 ⊙崇尚节俭的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