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军

流冰 摄
泡茶喝茶是我每日必做的功课,除了爱喝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之类的皖南茶,还甚爱霍山黄芽、六安瓜片这样的大别山产的安徽茶。每当我泡上一杯沁香怡人的霍山黄芽,不由想起霍山。霍山的“霍”,就是大山围绕小山之意。霍山县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1%,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称。
在这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里,有幸参加“红色大别山
最美在六安——全国名刊名家六安行”大型采风活动,陪同《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当代》、《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的总编们拜访红色圣地霍山、金寨的山山水水,收获颇丰。
让我感触最深最多的地方,还是在佛子岭水库大坝上。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第一坝,气势恢宏,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跃然于佛子岭水库大坝之上。这片热土,我几十年前就来过多次,那还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
1982年至1986年,因佛子岭水库大坝原设计防洪标准偏低,需要对大坝坝体加固,且加高1.5米,增扩一孔溢洪道,防洪标准由20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我姐夫工作所在的省水电安装公司,就是对大坝加高加固的施工方。在这几年间,只要暑假里我得闲,姐夫单位有拉货的便车去佛子岭工地时,我总要蹭车前往住上些天。哪管是坐在舒适的驾驶室里,还是搬个小板凳坐在颠簸的卡车车厢上。只要能去,就是开心。
在那个年代,大型机械施工设备少得可怜,很多时候甚至要依靠人力肩挑手抬。在佛子岭大坝的坝上和坝下,建设者们千辛万苦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当年的姐夫,还只是个小小的技术员,三十出头正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在毛竹搭建的简易工棚里挥汗如雨,一张张地描绘着工程施工图纸。还常常要步行到几里外的施工现场,对照现场的疑难与偏差,再返回来一遍遍地修改着图纸。
姐夫没空管我,我乐得自在。工棚是毛竹和稻草搭成,非但不隔音,还顺应自然——夏天热冬日寒。简陋的工棚旁,有不少棵桃树,晚熟的小毛桃依然挂在枝头,嘴馋的我,哪里忍得住,摘下几个洗洗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毛桃只是不甜倒可以接受,哪儿想到会酸得我直皱眉头,难怪树上还有那么多没人摘呢。
山民卖的新鲜银耳,便宜得很,买了后稍稍洗一下,撒点白糖放点镇江香醋随手一拌,便可开吃了。酸甜脆爽,开胃营养,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爬山、登大坝、戏水……连脚上带吸盘的树蛙,也是在这里见到的,佛子岭给我留下太多快乐美好的回忆。如今的佛子岭,已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漫步大坝之上,满目青山叠翠,竹海茶园漫山遍野,碧波轻漾山鹰翱翔,湖光山色心旷神怡,俨然如世外桃源般美好。在这大自然的天然氧吧里,沁人心脾的空气清新湿润,我能做的,唯有深呼吸。
来到大坝之下,回首仰望,70多米高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感慨佛子岭水库大坝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让人感觉到自身的渺小。
我为佛子岭的碧水青山点赞,更为历年来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们由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