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炜
时值七月,记者一行来到了贫困村集中连片的金安区淠东乡,探访了这个乡经济水平最差的锅底村——徐郢村。
沿着李三路拐进了村村通道路,终于到达了本次的采访地——金安区淠东乡贫困村徐郢村村部。
眼前却忽然一亮:一幢刚刚竣工的新村部,两层小楼,造型别致,窗明几净,采光很好,院落里的土地整平绿化还在进行之中。紧邻着的东侧建起了小型文化娱乐广场,地面水泥硬化,沿着围墙,一溜沿装上了体育健身器材。广场的照壁之上一组组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的宣传画,生动活泼,感染力特强。
说起这些变化,不得不提起该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卢东。三年扎根在徐郢村,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用双脚一次又一次地丈量着这片一千来亩的耕地上;殚精竭虑、苦思冥想、四处奔波,操心着全村735户近三千人的生产生活。
不忘初心的“扶贫人”
徐郢村的群众至今仍记得卢东上任第一天,当着村两委立下的军令状。“工作不遗余力、力争不负众望、确保不辱使命,绝不让徐郢村错过这三年宝贵的脱贫发展期!”
当时穷怕了邋遢惯了的村民们,半信半疑,将信将疑。
徐郢村地处淠河东岸沿线2公里,人均3分耕地,人多地少,文化教育落后,传统封建思想较为顽固,长期以来,社会矛盾突出集中,是集中连片贫困的淠东乡各项工作的老大难,经济上是洼地里的洼地,锅底中的锅底。
“卢东书记来了后,牵头制订了村财务管理、党建学习等各项制度,落实干部轮值和首问责任制,实行集体决策,规范了村务管理,端正了工作作风,为村两委班子注入了生机和动力。”淠东乡党委书记刘跃华动情地介绍道。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