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催热“高温经济”,如何抓住商机

  本报记者 黄雪彦 文/图

72500070五版4.JPG

72500074五版1.JPG

72500074五版5.jpg

72500074五版6.jpg

  连日来,我市迎来了持续的高温酷暑天,平均气温均在35度以上,高温酷热模式的开启让市民倍感燥热,但同时也催火了“高温经济”。当前“高温经济”有哪些表现形式?常态经济形式又该如何应对?商家该如何抓住“高温经济”下的新商机?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烧烤模式”催热“高温经济”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高温经济”开始火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超市、商场、公园、图书馆、游泳馆等场所成了当下市民避暑的好去处,而电风扇、空调、冷饮、西瓜等防暑降温物品卖得异常火爆,外卖、快递等“懒人服务”也变得格外红火。

  “老板,这款电风扇多少钱?”

  “129元。”

  “120吧,我就要了。”

  7月10日晚9点左右,家住和谐名城小区的胡先生从公园跑步回来,直奔离家不远的家用电器店,购买了一台电风扇。据胡先生介绍,他刚搬进新房不久,房间都装了空调,唯独客厅还没来得及安装,本来想着等过了这个夏天再说,可是天气实在太热了,所以他决定当晚无论如何都要买台电风扇回去“救急”。二话不说,支付宝一扫,他高兴地拿着电风扇走了。

  该电器店老板小涂介绍,连日来,像胡先生这样“干脆”的顾客并不在少数,他们店从5月底开业到7月中旬才1个多月,销售额已经超过100多万元。“最高峰的时候,我们家的空调一天卖了十几台,电风扇一天卖了60多台,电冰箱一天卖了4台。”小涂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空调销量飙升,安装空调都要排队等候,一位安装师傅介绍说,他们公司有8位安装师傅,每两人一组,平均每组每天都要安装10台以上空调。

  “我们超市做的都是小区的生意,虽然人不是很多,不过这段时间冷饮确实卖得不错。两大冰柜的雪糕,到了晚上差不多就卖完了。”近段时间,经营社区超市的老板苗苗小赚了一笔。她告诉记者,自上周起,店里的雪糕、冰淇淋、矿泉水、可乐等冷饮的销量达到了平时的3倍。

  “就拿我个人来说,一天至少买2瓶饮料,吃2、3支雪糕,有时候晚上再出来吃点烧烤,水果还不算,平均一天‘清凉’的花费在50元左右。”听到记者在询问冷饮的销售情况,在超市旁边的烧烤摊处,叶先生一边吃着烧烤一边跟记者说道。

  炎热的夏夜,也是蚊虫肆虐的时候。记者在走访母婴店时发现,婴幼儿驱蚊驱虫用品走俏市场。小徐是一家母婴店店主,她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夏季销售高峰,她提前1个月备货,共计准备了宝宝驱蚊水、蚊香液、沐浴露、紫草膏等十几种驱蚊驱虫产品,上架后供不应求。“所有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是艾草驱蚊护理套装和抑菌青草液,还有驱蚊液,有的人家里有两个孩子,一次都拿好几瓶。”小徐告诉记者。

  “高温经济”VS常态经济

  “老板在吗?给我送3个西瓜,具体地址我发你微信上。”

  “要多大的?”

  “不要太大,家里就两个孩子和两个大人,10斤左右的就行,多少钱我发微信红包给你。”

  “好的,稍等,大约15分钟到。”

  7月11日中午1点半左右,兰兰在微信群里购买了3个西瓜和5个白色香瓜。兰兰是一位宝妈,家住龙湖天地小区,而给她送西瓜的水果摊主小黄就在她家小区门口不远处。据兰兰介绍,自进入夏季以来,她就只想待在空调房,偶尔出门也是晚上太阳落山以后。

  为了迎合这类群体的需求,水果摊主小黄在摆摊的同时,开始在网上卖水果,通过QQ群和微信群进行销售,附近小区的客户下单后他免费送货上门。据小黄介绍,夏天到来后,他的西瓜在微信里的销量明显上升,甚至超过了摆摊收入。

  相比之下,今年已60多岁的老付也是在街头摆摊卖西瓜,但他仍是坐等顾客上门,高温炙烤下,老付一再抱怨夏天生意难做。“每天只有早晨和晚上有顾客来买西瓜,中午几乎没有顾客,天太热了,谁愿意出来啊。”老付一边拿毛巾擦着汗,一边跟记者说道。

  据老付介绍,他家种了30多亩西瓜,为了趁着高温天卖个好价钱,连日来他每天起早贪黑,早上5点左右从瓜田将西瓜装好出发,6点左右来到市区开始摆摊,中午简单地吃点午饭,到了晚上9点半左右收摊回家。就这样每天在高温下坚守10多个小时,一车西瓜至少也要3天才能卖完。

  与老付一样,这段时间以来,王先生也比较烦恼,他在和谐名城小区附近经营一家土菜馆,自进入7月份以来,只有晚上有零星的人光顾,每天最多不过三两桌。而他家隔壁最近新开了一家龙虾烧烤店,才开业一个星期不到,几乎每天座无虚席。

  7月14日晚8时左右,记者来到王先生所说的烧烤店看到,门口广场上摆放的10张桌子已经坐满客人,最多的一桌坐了10几人,少的也有3个人。据老板薛女士介绍,那天是他们店开业的第四天,平均每桌消费在400元左右,晚饭时间是第一个客流高峰,到了凌晨会迎来第二个客流高峰,每天晚上要营业到凌晨两点左右。“到了夏天,朋友聚会,我都会安排在晚上,基本上都在烧烤摊,吃着龙虾,喝着啤酒,聊着天南地北,生活多惬意啊!”正在吃饭的顾客黄先生对记者说道。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持续高温下,我市不少小吃店从每天下午5点到次日凌晨为客流高峰期,夜间营业额占到全天的七成以上,销售额均在数千元以上,更有不少突破万元大关的。

  对于经营小区生意的饭店来说,王先生面临的烦恼还远远不是隔壁烧烤店的冲击,还有来自外卖市场的“入侵”。近段时间以来,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平台的外卖员经常从王先生家门口经过。“一天至少看到十几趟,小区一共就这么多人,点外卖的人多了,出来吃饭的就少了。”王先生忧虑地说道。

  如同王先生所言,7月14日晚,记者来到水云涧广场,夜晚空气中不时吹来阵阵微风,不少市民出来纳凉。记者走进一家小吃店,店里顾客全部坐满,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与此同时,不时有穿着制服的外卖员进进出出,店里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接到几十单外卖。

  商家如何应对“高温经济”

  毋庸置疑,高温催生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在这样的季节里,如何抓住商机?也正是商家必须思考的问题。采访中,有商家告诉记者,高温季节不是节假日,商机只是针对消暑产品。但也有商家认为,这种认识存在着偏差,因为商机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智慧,更需要用心。那么,该如何抓住商机呢?

  为了招揽顾客,电器店老板小涂尽力打造清凉环境,给予顾客关怀。“白天,我们早上9点左右开空调,把室内温度降下来,为顾客提供一个清凉的购物环境。到了晚上,天还没黑,我们在门口就设置了小朋友们喜欢玩的钓鱼和玩具沙子,同时,给家长们播放一下经典电影,吸引顾客的同时,也给周边小区居民提供纳凉的场所。”小涂说。

  “我们店主要是延长营业时间,以前都是9点关门,现在是10点半,没想到仅仅就这一个小举措,顾客闲逛的时候,居然购买了大量商品,甚至超出了白天的销量。”一家经营日用品店的老李说。

  与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延长营业时间相比,提供优质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是母婴店店主小徐的方法。“我们的顾客群体是宝妈,她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比如购物的时候,我们帮忙带孩子,不方便来店里的,我们送货上门。”小徐表示。

  在小徐经营的母婴店里,记者看到,空调、风扇、开水、椅子、零食一应俱全。“这几个小姑娘都不错,见人就笑,我们不买东西,也喜欢带宝宝来这里玩。”旁边一个带着孙子的奶奶告诉记者。

  “每次顾客挑选完商品,我都认真装好,生怕漏下什么。只要顾客有需求,我都最大程度上给予帮助,让顾客感到满意。如果顾客购买产品有质量问题,不管什么原因,我都给予调换。通过一系列服务,让顾客从心底上认可了我的为人,也认可了我的店铺。只有通过优质服务,拉近顾客距离,顾客才能成回头客。”小徐笑着说。

 

 选择年月
<2017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酷暑催热“高温经济”,如何抓住商机⊙——苏埠镇创新精准扶贫“六捆三联”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