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本报记者 程传军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掩映在藤叶之间,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香味。7月15日,记者来到霍邱县马店镇观音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葡萄藤上挂满了大串大串的葡萄,游人们在生态园内采摘员的指导下,采摘葡萄。
“鞍东的葡萄熟了,我们游客的心儿醉了。”一位前来采摘葡萄的40多岁游客敖先生一边采摘着葡萄,一边哼着自己改编的歌曲《鞍东的葡萄熟了》,唱醉了游客,唱乐了园区。观音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位于马店镇鞍东村大庄村民组境内,由于当下正值葡萄上市季节,每天前来这里采摘、订销葡萄的游客及农超商家络绎不绝。说起今年的葡萄收成时,鞍东村党总支书记瞿华利心里美滋滋的,他一盘算今年的收成,脸上漾起了幸福的笑容:120亩葡萄,按每亩最少产1000公斤葡萄计算,总收入会突破百万元,村里的集体经济少说也会增加5万多元。
马店镇鞍东村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发展较为滞后,过去村里主导产业主要是以水稻为主,经济效益一直不高,致使村里成了重点贫困村。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三年前,村党总支书记瞿华利将脑筋“动”到了葡萄上,他请来专家考察后,根据村里土壤结构实际,决定发动能人大户发展葡萄种植业,不仅能壮大集体经济,而且还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2015年4月,瞿华利动员村里的几个能人大户集体筹资400多万元,成立了观音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看着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我的心里乐滋滋的。我们村每年能够从合作社收益金中提取5%至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要求园区平时用工优先安排周边贫困家庭。”据瞿华利介绍,自从2015年葡萄园建设以来,先后分两期流转了村里近300亩土地,从事经果林发展和蔬菜种植。一些贫困家庭每年不仅能得到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费,而且还能够在家门口的园区内就业打工。“合作社常年安排70人左右在园区里打零工,最重要的是带动了23户31人贫困人口直接脱贫。”瞿华利激动地说。
如今,鞍东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当地群众对葡萄基地的发展充满着无限憧憬。该村贫困户周明贵现年50多岁,家里2口人,老伴常年患有肾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一般贫困户家庭。自从合作社葡萄基地开工建设以来,老周主要负责给葡萄浇水、除草等工作。“现在每天工资70元,这样一年下来少说也会给家里增收2万多元,比起过去单一种水稻收入不仅高了很多,而且收入相对稳定。我家今年就能脱贫了。”说起现在的工作,周明贵对全家今年脱贫充满了信心。
为让消费者吃上优质葡萄,该合作社在有机葡萄种植上狠下功夫,实施葡萄优质化、标准化生产,制订葡萄有机种植技术规程,要求葡萄种植过程中全部施用农家肥,人工除草。瞿华利说,观音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不仅种植环境、种植方法、优质品种等方面得到保证,而且专门聘请农业部门水果种植专家做技术顾问,确保葡萄品牌化、规模化,凸显绿色和纯天然。
“这里的葡萄无公害,品种多,皮薄肉多、汁甜微酸,我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摘葡萄了。”从霍邱县城专程来这里采摘葡萄的游客李丽丽告诉记者,她当天一大早就带着儿子来这里,不仅体验了田园采摘的乐趣,也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