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村的单车扶贫队——霍邱县高塘镇五里村扶贫蹲点侧记
本报记者 李东林

盛夏的霍邱县高塘镇五里村,田野上的庄稼正在抽节拔穗,绿得像上了油一样发亮。几个村民正在田间抽水灌溉,一边擦着汗一边微笑着谈论今年的收成。几只受惊的白鹭从水田里腾空而起,路上满载着西瓜的拖拉机正在赶往集市。广袤的稻田中间,有几处成片的蔬菜大棚和葡萄种植园镶嵌其中,构成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每天清晨,五里村的村民都会看到一行三人骑着自行车,无暇欣赏诗意的乡村风景,行色匆匆地穿行在田间小路,在村民组长的指引下,走访村里的每一户贫困家庭,这一行三人就是市经信委驻五里村扶贫工作队。
“家里有没有人?我们是扶贫工作队的,来了解情况。”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奉海将自行车停在五里村贫困户王家芳的门外,摘下头上的草帽,一边扇风消暑一边进入贫困户家中。
王家芳是五里村的一位贫困户,患有类风湿,双手弯曲不能伸直无劳动能力,老伴身患肺癌,家中唯一经济收入来源就靠儿子在浙江打工。今年年初,儿媳看到家中贫困的景象,感觉生活没有希望,悄然与王家芳的儿子离婚,带着3岁的女儿回了娘家。
扶贫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一方面鼓励王家芳要树立生活信心,让远在外地打工的儿子放心,另一方面积极为王家芳介绍扶贫产业政策。“残疾生活和护理补贴一年1440元,参加光伏产业扶贫一年收入3000元。下一步,我会帮你们联系扶贫小额信贷,每年再增收4000元,儿子打工还有收入,不要灰心,生活只会越来越好的。”杨奉海鼓励王家芳要树立脱贫信心。
“我们是从4月28日正式进驻五里村,驻村扶贫也只有2个多月,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即精准识别工作,对2017年要脱贫的216户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每户的致贫原因,收入情况,参加扶贫产业状况,以及向他们宣传扶贫政策。”杨奉海向记者介绍道:“入户走访精准识别还是有效果的,有10户贫困户从贫困行列中被剔除,有的是因为直系亲属吃上了‘财政饭’,有的家里购买了大型机械,有的贫困户并户,这些贫困户已列入动态调整的范围。”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