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贤中
去年8月8日,金安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合工作,正式成立了金安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金安区医保中心党支部自成立以来通过交流讨论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有效地激发了党员职工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热情。目前,该中心年轻党员扶贫热情高涨,纷纷报名要求到一线扶贫帮困。
医保服务大厅是医保中心为参保群众提供医疗保险业务的主要服务场所。在中心支部的支持下,服务大厅精心安排布置,放置报刊杂志、茶水、老花镜等,张贴服务窗口分布示意图,设置休息座椅和电子信息屏,从细微处着手,努力为参保群众提供舒心、贴心的优质服务。支部还要求医保服务大厅的党员主动亮身份,统一制作示范牌,示范牌上标明党员姓名、身份、职务、监督电话等,并实施了优质服务“五个一”工程,即“一张笑脸”、“一杯茶水”、“一部电话”、“一个咨询台”、“一个意见箱”。优质服务、辛勤劳动换来丰硕果实,医保服务大厅接连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和区级“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去年12月2日上午8时,贫困人口管某从市第四人民医院医保结算窗口领到全市第一笔贫困人口综合医保补偿款,标志着金安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贫困人口综合医保“一站式”结算服务。与此同时,医保中心主要负责人赶到市第四人民医院,向管某以及窗口工作人员详细询问综合医保“一站式”结算系统运行情况及他们对健康扶贫政策执行中的意见和建议。
马大哥家住金安区张店镇新街村马庄组,孩子马苗苗自幼体弱多病,6岁时被诊断出颞叶性癫痫,马大哥常年带着孩子在北京、上海各大医院求医,花光家里全部积蓄。中心工作人员在梳理调查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工作中得知情况,便安排党员到其家中宣传“351”、“180”工程,让其知晓健康脱贫政策,帮助解决他们家的实际困难。今年2月7日,马大哥女儿马苗苗病情加重,前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于2月24日治疗后出院,共花去医疗总费用18.2万元,其中通过贫困人口“351”一站式结算,基本医保补偿11万元,大病保险补偿4.2万元,民政救助1.8万元,政府兜底0.2万元,个人只自付1万元。当马大哥在医院办理出院手续拿到医保结算单时,心情激动地说:“以前咱们真是看不起病,现在好了,只要给1万元钱,娃的病就能治了,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