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 黄仁发
村医甘玉山,日前迎来一群客人和一面写有“医术精湛、德高济世”8个烫金大字的锦旗。原来前不久,霍邱县城西湖乡许集村村民郝彬录因老婆患精神疾病久治不愈,慕名到石店镇桥岗村求助老村医甘玉山。没想到,在病程20多年里花光全部积蓄也没治好的病,竟让甘医生用针灸和羊肠埋线疗法,在不足百日里就痊愈了!郝家喜出望外,在多次以钱、物酬谢被婉拒的情况下,想到赠送锦旗表示谢意。不料,这事也感动了郝家所在地的干部群众。大家商定结队送旗,感谢甘医生。送旗时,他们特意绕弯,舍近求远,徒步经过邵岗、五塔两个集头,多走20里路才到达甘医生所在的桥岗村。
甘玉山,今年已经73岁了,而他的身份证、户口本上均显示59岁,10年前就有人好心劝过老甘不要死心眼,把错登的年龄更正过来,到了“花甲”就是“自由人”,一块去江南打工,办诊所、挣大钱。今年暮春,当年的那个同业的好心人从外地打来电话,说老甘真够顽固不化。当村医累得狠、报酬少,那份罪受不了……在他那里,年收入十几万呐。老甘却不为所动。他淡然地告诉对方,钱这东西,够花就行。他说他就像抱窝老母鸡那样“恋窝”。这守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窝啊,是要守到最后。
老甘对年龄的误登一直“知错不改”,当地的干部群众都知道,是因为老甘心里装的全是乡亲们如何看病不难和怎样看病不贵。老甘说这是他的夙愿,也是他久有的梦想之一。他所在的桥岗村,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两湖一湾”(城西湖、天井湖和兰桥湾)的夹缝之中,亘古及今自然灾害频频,是省里挂号的老灾窝、老穷村。那年村里要办卫生室,可是苦于没有房舍,资金匮乏而迟迟没法办。当时的赤脚医生甘玉山,一位刚走出军营卫生队的退伍兵,二话不讲,说服一家老小,6口人挤住在2间小屋里,把3间大堂屋腾出来交公,且一用就是40多年。后来,为使卫生室能有较齐全的设施设备和相适应的医疗条件,甘医生掏尽腰包,又“哄”妻子拿出私房钱。老甘的一次次善举,深深感动了百姓和当地党政机关。上上下下有口皆碑,县、区和公社领导登门拜望,并以区委、区公所的名义通报表彰甘医生舍小家、顾大家的先进事迹。
“对于生命,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这是甘玉山常挂嘴边的话,也是他行医生涯里一贯坚守的从医理念。一个高温晌午,宋庄组村民戈同兵的两岁男孩不慎落水,打捞上岸后全身苍白。甘玉山得知后,拼命跑向出事地点,来到孩子身边。他毫不犹豫,双膝跪地,一边嘴对嘴吸出孩子嘴里的泡沫粘液,一边给孩子作心脏复苏。经过一个钟头的紧急施救,孩子的命终于保住了。看着浑身是汗是泥,膝盖跪脱了皮且在流血的甘医生,围观的群众无不感佩之至。
多少年来,特别是负责村卫生室以来,甘玉山一直丢不下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逐步提高全村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梦想着为彻底改变家乡卫生事业的落后面貌多作贡献。为此,他带领卫生室3名医生分片包干,定期多种形式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帮助村民克服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不断完善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建档工作;坚持每年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做到每3个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一次病情及健康状况随访巡查。俗话说天道酬勤,近日,县卫计委的一次调查报告说,桥岗村百姓健康水平在全县整体靠前,老年人和老年人健康状况建档率、慢性病人建档率和百姓对卫生室工作的满意率全部走在全县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