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艳艳
“每一天保持冲锋的姿势,迈上扶贫战场。”在霍邱县宋店乡南北四村,记者见到了被当地百姓称为“铁腿书记”的韩庆玲,上身短袖T恤,外搭防晒服,下身穿着黑色长裤,虽然她早已脱下一身戎装,但军人的气质仍在她身上体现,快人快语,工作上充满朝气、做事雷厉风行,如今她已经连续在扶贫战线上工作了5年多,已然成为了扶贫战线的老兵。
27年前,韩庆玲刚刚18岁那年,参军到了江苏省武警总队医院。在部队期间,她表现优秀,获得优秀士兵的嘉奖。2年多的部队生活让韩庆玲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工作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从部队回到家乡,她被安置分配在税务部门。在基层税务所工作,需要经常和村里的老百姓打交道,韩庆玲对他们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从2014年的选派挂职工作开始,韩庆玲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了第五批全省优秀选派第一书记标兵、第六批全省优秀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标兵等多项荣誉。而这几年的扶贫工作,无论是在基础条件较差的南戎西村,还是在扶贫任务艰巨的南北四村,让韩庆玲收获最大的是和贫困群众成为了亲密家人。
“俺们跟你好交心”
“韩书记,听说你要走了,是不是有人惹你生气了,你回来吧,我们舍不得你走。”今年4月份,因为单位的结对帮扶联系点有所调整,韩庆玲接到通知,要离开工作大半年的宋店乡南北四村,工作刚刚展开,还没有取得实效,自己才和贫困户建立了信任,又要离开,十分不舍。韩庆玲回到家中,调整情绪,突然接到了电话。这是村里的贫困户打来的电话,原来,这天村里正在发放养殖的鸡苗,大家没见到韩书记,一问之下才知道韩庆玲要调走了。几个贫困户着急起来,赶紧联合起来给韩庆玲打电话。“韩书记,俺们跟你好交心,什么话都能说,你以后还回来吧?”听着乡亲们的话,韩庆玲眼睛湿润了,“我以后肯定去,就算不在村里工作了,年底了我还会去看大家的,你们有需要告诉我,我尽力帮大家。”挂了电话,韩庆玲整理自己的东西,看着整整一大袋荣誉证书,想着乡亲们感人的话语,组织信任她、群众需要她,韩庆玲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后来,为了确保贫困村的稳定发展,在组织的关心和群众的挽留下,南北四村留下了这位好书记。韩庆玲挂职任宋店乡党委委员、县地税局驻宋店乡南北四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5年前,全省第五批选派工作启动之时,韩庆玲向所在单位霍邱县地税局城关分局主动请缨,到城关镇南戎西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在那里,倔强的韩庆玲遇到了工作上的“硬骨头”。南戎西村各项基础设施较差,而且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许多工作开展不起来。韩庆玲不急不躁,一边抓班子建设,一边多方奔走,积极呼吁。终于在她的带领下,将南戎西村从一个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示范村。2014年期满,她得到了组织的高度认可,被评为全省第五批优秀选派干部标兵。当南戎西村的群众得知任职期满的韩书记即将离任的时候,村民们以摁红手印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请求再干一届,她收获了群众的满意。2014年10月,全省第六批选派帮扶工作启动,她又一次来到了南戎西村,继续第二个选派任期。
“铁腿女书记”的柔情
“事实上,真正的扶贫工作是我来到南北四村开始的。”2016年8月,挂职任期已满的韩庆玲,本该回到原单位工作,但由于工作的需要,她被组织上调整到宋店乡南北四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
宋店乡南北四村是重点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刚到村里,经过调研,她发现村里情况比较复杂。南北四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经济基础差,集体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村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如何找到突破口?怎样改变村级落后面貌?怎么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一个个难题亟待解决。为了尽快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她每天都吃住在村,和干群沟通交流,走访民情。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拿笔悄悄记下关键问题,回家写成民情日记,形成近万字的调研报告。不到一个月时间,她走访了全村所有178户在册贫困户,被宋店乡干群亲切地称为“铁腿女书记”。
别看韩庆玲工作起来像个“女汉子”,但心思细腻,对待乡亲如同家人,看到有困难的群众,马上伸手去帮。在南北四村,77岁的张志友身患重病,家庭极为贫困,一间破屋,每到雨雪天气就四处漏水,家里还有一个智障孩子。从第一次看到张志友,韩庆玲就对这位老人格外关心,时常送米送油,补贴生活。去年10月初的一天,正下着大雨,韩庆玲接到张志友的电话;“韩书记,家里四处潮湿,我浑身疼痛。”韩庆玲询问情况后,马上拿出自己的钱包,把里面的500元全部拿出来,赶到张志友家中,带着他去诊所输液。这两年来,韩庆玲将自己近一半的工资拿出来,资助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解他们一时之急。
脱贫战场上充满斗志
韩庆玲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了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准确掌握村里情况后,韩庆玲一方面联系协调选派单位县地税局,到村开展一对一贫困户走访活动和针对贫困在校生的“结对子
送温暖”活动,送去慰问金4.8万元。另一方面,她带领全村以养殖业发展、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增加村集体经济为脱贫突破口,争取到了光伏项目。在光伏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她跟村两委干部一起,反复对项目选址进行考察,协调地税局解决了缺口资金15.8万元。仅这一项,就可以为贫困户年增加收入14.4万元,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元。同时,在贫困户产业和危改补贴申报过程中,她逐户核实,做到公平公正,赢得干群的尊重和信任,为贫困户共申报养殖和危改补贴70.6万元。
为了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她开动脑筋,利用村预留地卖地经费20万元和选派经费5万元与当地群众联合办板材厂,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为解决村民用水用电难、出行难,她向水务局争取143万元兴修蔡桥支渠,争取81万元兴修双塘、曹台路,项目已报批。向县地税局争取6万元用于村小操场改造,争取15万元用于村部广场绿化,大大改善了村小办学条件。
朋友们有时候会劝韩庆玲,早点回单位吧,工作清闲点,人舒服点,但韩庆玲说她不会退缩,她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南北四村很快就会迈出贫困村的行列,这里的村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迈上致富奔小康的坦途。“亲戚朋友笑我打了鸡血,虽然很多事要做,但我内心是愉悦的,每天都很有干劲。”韩庆玲说,服从命令是一个军人的天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令早已吹响,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和贫困作斗争,也需要更多的勇气、毅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