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玲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小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习作训练中才能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把人文素养融入情感作文教学中
小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写真话、讲真事习惯的培养,在情感作文训练中忽视了人文素养的融入。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和情感性,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天真善良、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征,鼓励他们自主挖掘有趣的生活片段,留心观察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从而在写作时更多地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如在开展正式的写作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写作过程铺垫浓烈的思想情感。
如在针对“母爱”这个主题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等经典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的同时,调动自己对妈妈的情感体验,逐渐酝酿出浓厚的情感。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上播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照片,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妈妈是如何照顾自己及整个家庭的故事,而且,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积极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树立学会感恩、学会理解父母。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大胆倾诉自己内心对母爱的真情实感。比如,启发学生,“通过这件温暖的小事,你觉得母爱是什么?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真实的情感。
二、把人文素养融入生活作文教学中
小学生作文往往存在无话可写、内容空洞等问题,主要的原因大多和学生平时缺乏观察、缺乏生活体验有关。教师在开展生活作文写作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情感体验。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为孤寡老人做家务,送温暖,或者带领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小朋友,和福利院孩子结成小伙伴等。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平时加强积累,将生活中有意义的小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拿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点评,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实践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把人文素养融入环保作文教学中
语文作为一门极富人文情怀的学科,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对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环保节日,设计一些和环保有关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有关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环保理念。如植树节即将来临,教师可以将植树节作为素材,指导学生写一篇和植树有关的文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到植树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环保活动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在植树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植树的体验记录下来,写成一篇简短的植树心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西部地区植树治沙的纪录片或图文资料,并向学生介绍一些植树治沙的背景资料,提高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把人文素养培养融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应该通过组织多样的生活体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人文情怀的融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金安区城北乡八里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