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银山”变金山——金寨县关庙乡银山村产业扶贫故事
7月5日,早晨五点钟,金寨县关庙乡银山村秦河组村民黄良静家中已是一片欢腾,喂养了半年的黑毛猪已被屠宰,正在进行去毛切割等工序。66岁的黄良静忙前忙后,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黄良静属于在册贫困户,家中四口人,儿媳结婚多年一直未孕,常年在外求医问药,老夫妻俩都患有哮喘,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作为老党员,曾经的老村支部书记,面对脱贫,黄良静有心无力。去年开始,黄良静成为市航道局局长、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斌的对口扶贫对象。“没得说,工作到家了,资金上帮扶到位,还经常来陪我聊天,了解情况。”说到扶贫工作,黄良静赞不绝口,很是兴奋。去年开始,扶贫队给他免费发放了300只黑乌鸡鸡苗,收入近万元。今年他又养了一头猪,加上补贴估计收入近5000元,并且扶贫队还联系好了销路。“这不都上门收购来了吗?”黄良静笑指着正在兴致勃勃观看杀猪的市海事局办公室主任冯齐一行。“下一步,我还要养一头猪,等到过年时宰杀。”看到脱贫希望的黄良静说。
在关庙乡移民扶贫搬迁小区,一幢二层小洋楼里,记者见到了去年脱贫的黄世金。黄世金一家三口人,儿子19岁,在南溪中学上高中。原来生活在深山沟里,五间基建房年久失修,特别是门前的一条河隔断了外出的通道,出行极不方便。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大力宣扬扶贫搬迁政策,黄世金就报了名,搬迁补贴、宅基地复垦补贴等各类政策补贴就达十几万元,自己仅花了装修费就住上了16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在政府的帮扶下,现在生活方便了。”黄世金高兴地说:“下一步,我将发展一些养殖种植业,这样就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
作为市交通局的对口扶贫村,银山村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全村16.9k㎡,335户1339人,像黄良静这样的扶贫人口81户,278人。“山多地少,村集体经济薄弱是该村的基本状况,作为扶贫攻坚示范村,今年要实现全村整体脱贫目标,任务艰巨。”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斌说。为此,工作队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增加村民收入的突破口,引导村民养殖黑乌鸡、黑毛猪等,免费发放种苗给贫困户,还将享受县里和市交通局的补贴各1000元。像黄良静半年养一头猪,净重85公斤,出售价值3400元,加上补贴的2000元,收入就超过了5000元。同时,扶贫队还建设了养鸡场承包给养殖大户,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万元。目前,该鸡场养殖黑乌鸡8000只左右,带动周围农户18户,产品远销江浙沪一带。
为让村民有长期的收入来源,扶贫队多方努力,去年为村里建成60千瓦光伏电站,今年又新增一座62.5千瓦光伏电站,仅此两项就为村集体收入增加10万元,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在记者采访期间,一个大型养羊场即将投入使用,村里收入又将增加。
作为山村,交通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市交通局的努力下,争取项目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改善村组公路,截至目前,全村14个村民组已有13个修通了水泥路。“以前走访村民很困难,车子进不去,只有步行,晴天还好,下雨天就没办法了。”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张玉已驻村三年多,说起银山村的交通很有感慨,“今年全村通组公路将全部修通,届时村民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