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世巧
满目葱绿茶园,山路蜿蜒曲折。6月26日一早,记者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邹家文的带领下,前往裕安区独山镇六里冲村采访,沿着茶谷路前行,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错落有致的村庄,鳞次栉比的茶园,连成了一条长长的绿色风景线。
往独山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6公里处,来到六里冲村,该村18个组,613户2328人,现有未脱贫户71户209人,耕地面积3886亩,山林面积7000亩,村里没有企业,种地靠天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和贫困村。然而,贫穷压不垮山里人,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打响,六里冲村悄然发生着变化。
实施精准施策
“我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因为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马河湾村民组,刚从田里砍麻回来的村民李启景主动和前来走访的记者说。他家里五口人,之前因为妻子体弱多病,三个孩子读书上学,家里十分困难,村里将他家评为贫困户。随着当地经济发展,他们夫妻俩在三亩麻地和水田辛勤劳作外,李启景还在农闲时节跟着施工队打打零工,加上孩子们陆续毕业,成家或工作也有了收入,日子越过越好,村里走访时,李启景就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行列。在新建的两上两下的楼房前,李启景在听说村里有意向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时候,积极表示自己愿意带田入股。
说话间,低保贫困户马贤宝也从田里赶回来,热情邀请记者到他家看看。他告诉记者之前自己住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每当雨天是屋外下大雨,屋内淋小雨,2014年底通过危房改造,一家人搬进了三间平房过了个幸福年。因为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孩子年幼,马贤宝一家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村里帮助他家争取了光伏发电扶贫到户项目,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陪同走访的村主任张作平告诉记者,村里还准备引导和扶持马贤宝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发展林下土鸡养殖项目,每只鸡苗可获补助15元,并且土鸡效益可观又不需要强劳力,从而帮助马贤宝家尽快脱贫。
精准施策助贫困户脱贫,脱贫攻坚全村怎样顺利出列?村内基础设施滞后,通村水泥路仅5.3公里,特色产业规模偏小,支撑带动能力有限,如何破解这些制约六里冲村发展的问题。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