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印发的《安徽省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中明确,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以保护水质为目的,以水质监测结果为依据,设立补偿资金。每年安排补偿资金2亿元,按照流域面积因素分配,我市获得省财政资金1.18亿元,合肥市出资4000万元,六安市出资4000万元。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四项指标常年年平均浓度值为基本限值,以2011年——2013年的3年平均值测算补偿指数,这四项指标测算以1为基准,若水质监测指标小于1,意味着水质优于基准,由下游合肥市补偿我市4000万元,否则反之。不论上述何种情况,我市都将获得省级补偿资金。
上游的“生态约法”
佛子岭水库承载着为合肥市的生产及生活提供优质水源的重要功能,仅合肥市每年直接从佛子岭水库调水达1.3亿立方米,占全市总调水量的65%。3年前,水库沿线曾布有密密麻麻的网箱,网箱2万余只,库湾拦网箱20多处,养殖面积达167万平方米,自2013年开始拆除水库养殖网箱,改善水质,充分保障下游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在霍山县佛子岭镇,记者见到了55岁的退养户谢长春,很早就开始网箱养鱼,为了保护优质水源,100多个网箱“含着泪也只能拆掉”。他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记者,过去网箱养鱼,水面漂浮物积聚,污染了水,现在依旧靠着“水”吃饭,改做旅游工作了。我们不能只算眼前账,水质改善人人受益。从水库码头镇乘快艇环绕一周,最直观的印象是水变得更清了,昔日星罗棋布的网箱也消失了,漂浮的垃圾没有了。
不懈努力换来水质改善
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总规模1.98亿元,全部用于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等项目支出,其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市本级规划编制、监测能力建设、淠河总干渠城区段截污等支出;安排1000万元用于对舒城县的补偿和补助;其余资金原则上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综合考虑来水流域面积、治理任务、流域内人口、干流输水长度等因素,按40:30:22:8的比例分别确定对霍山、金寨、裕安、金安四个县区的补偿额度。
生态补偿已然破题,资金怎么用,水环境怎样保护和改善呢?为此,我市建立了生态补偿项目库,目前已收纳项目184个,涉及规划编制、环保能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设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点源污染治理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等多方面,总投资达39亿元,每年还在不断地补充更新。
据了解,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是我省在全国首次开展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试点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制度。这一补偿制度,可以有效避免生态环境较好的流域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保持和改善大别山区水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合肥市、六安市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两市居民提供安全优质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