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成绳 同心脱贫——舒城县山七镇要元村的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 杨西
要元村位于舒城县山七镇的西南角,是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山区村,虽然生态环境优美,但是由于道路十分不便,经济发展极其滞后,也是市直单位帮扶的该镇三个重点扶贫村之一。近日,记者跟随市中级人民法院驻要元村扶贫工作队的扶贫队员们一道,走近了这个民风淳朴但亟待发展的宁静山村。
从六安市区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了舒城县山七镇,“从镇上到村里还有40多分钟的山路呢,由于路况不熟且山路狭窄弯道又多,平时我们自己开车上去都十分小心。”市中院政治部副主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红兵向记者介绍道。
进入村的盘山路后,确实如此,道路狭窄,海拔很高,往下看去,有一种目眩的感觉。看到记者有些不适,要元村村委会主任陈白京和记者攀谈了起来并介绍说:“我们村子这里地处山区,海拔又高,以前有很多鹞子在山间盘旋,因此名为鹞子园,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谐音成了要元。”
找准症结 把清病因
精准扶贫首先要找准症结。“正是由于区位偏远,交通不便,要元村这里没有宾馆超市,没有旅游业和农家乐,商品经济滞后,项目发展受限。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经营茶叶、油茶、毛竹等。”张红兵说,驻村工作开展之后,扶贫工作队首先了解掌握全县、山七镇扶贫工作情况和上级有关扶贫政策,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厘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了解了方法,并通过调研,对要元村村情村貌作出详细地了解。
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在册贫困户动态管理)是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开展的第一项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家庭成员购有5万元以上轿车或大型农用车的,在集镇和城市购有商品房的,有财政供养或大型企业工作等情形之一的我们都清理了出去,共计有26户,同时提名4户为贫困户候选对象,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我们还对上述家庭进行逐户上门核查情况,深入细致开展思想工作,化解纠纷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张红兵告诉记者。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