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项目资金有了,说起建茶厂的经历和过程,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张中磊笑了笑,然后颇有感触地说:“那可真是一波三折啊!”
建茶厂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茶叶加工厂选址。王家河村属于山区贫困村,高切坡、地质灾害点、公益林、高标准农田等地方严禁建房,X067县道途经王家河村境内,沿路两侧又未有合适场地。经与村两委商讨,走访村民听取建议,最终决定在村委会对面,新开岭大岗处,拆除原村卫生室危房,征迁农户山场,新建茶叶加工厂。
厂址选定了,接下来就是厂房设计了。市、县符合资质的设计院,都表示设计现场勘查难度大、路程远、收费低、成本高,间接拒绝承接此项设计。直到去年7月下旬,才有公司勉强答应到现场勘查。“能够得到这样的答复,当时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张中磊记忆犹新。
2017年新年刚过,当千家万户还沉浸在喜庆的新年之中时,张中磊又告别亲人和年幼的女儿,回到村里与村两委同志投入到紧张的厂房建设中,厂房于3月12日交付使用。接下来不足20天的时间里,张中磊和村两委同志马不停蹄地忙着茶叶机械采购、架设电力、联系茶厂承包商……3月29日,这个凝聚着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心血的总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茶厂终于建好,张中磊欣慰地告诉记者,茶厂一建好,就立刻发挥出了效用,解决了多年来茶农卖茶难问题,并首获2.8万元承包费,填补村级集体经济空白的局面,“自今年4月4日清明收购开始,日均收购鲜草1500余斤,高峰时1800余斤,价格比周边高4至5元,累计收购15000余斤鲜草,不仅有本村茶农,也吸引了临近白莲崖村的茶农前来卖茶。”
卖茶方便,脱贫有了“定心丸”
中午时分,贫困户黎宇家的灶台上正烧着香喷喷的河鱼,说起新办的茶厂,黎宇的爱人叶纯碧喜滋滋地说:“建了茶厂,那现在快活多了,节省了好多时间,今年收茶的钱比往年多一倍!”
黎宇由于有听力残疾加上身体不好,一直不能外出务工,两个女儿,一个已经出嫁,一个还在上小学,家里主要靠种茶为生。每年茶季,叶纯碧都要坐农班车赶到大化坪镇排队卖茶,一来一回,加上到茶市排队卖茶的时间,需要大半天,对茶农来说,半天采茶,半天赶到镇上卖,不仅往返路途周折,还影响采茶量。
现在,在村民家门口建了茶厂,茶农采了茶,不必再赶到12公里外的镇上卖茶,将茶农从赶路卖茶的时间中解放出来,一定程度上也让茶农采摘到更多的茶叶,增加茶农的收入。“从我家走到茶厂顶多十分钟就到了,现在我一天可以采两次,卖两次,早上采回来,中午去茶厂卖,下午采的,晚上去卖。”叶纯碧说,现在,在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叶纯碧还养殖了土鸡,增加年收入。
现代化的茶厂除了节约时间,方便卖茶,还延长了茶季,原先,茶农们只能赶卖春茶,现在茶厂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还增添了制作红茶的工艺,因此,卖完春茶,茶农们还可以卖夏茶,而且价格比较理想。
云深不知处,香自茶谷来。今年,对于王家河村是不平凡的一年,受益于扶贫帮扶工作,村组水泥路贯通,集体经济空白的面貌随着茶厂的建立得到彻底改变,村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未来也更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