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照亮农村孩子求知路——民盟六安市委开展“烛光行动”十周年记
邓晶晶
2007年,民盟中央在全盟内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助推农村教育的发展,迄今已有十载。十年来,民盟六安市委在民盟安徽省委的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的精心指导下,在教育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发动广大盟员,动员社会力量,扎实有序地推进“烛光行动”,使得帮扶结对的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得到提升,教学设施配备得到完善,有效地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盟员大会、新盟员培训班和全委会推介“烛光行动”,先后在《六安盟讯》、民盟六安市委网站上设置“烛光行动”专栏,保证对“烛光行动”的一事一记,一事一传。联系新闻媒体单位加大对“烛光行动”的报道。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委员为部长的社会服务部,每年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制订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分工和任务分解。
创新思路,拓展方式。加强与学校联系,创新工作思路,制订适合学校特点、符合学校需要的活动方案,通过建立“结对帮扶”,先后在皖西育才学校、金寨县包畈中心小学,定点开展“烛光行动”。实行“支教帮扶”,从盟员中选取各学科优秀教师,组成烛光支教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走进农村学校课堂上课、听课、评课。开展“校际交流”,协助市丰安小学与包畈中心小学结对帮扶,开展示范教学和教学研讨活动。组织金寨县吴家店镇骨干教师到六安市梅山路小学参加现场教学、观摩学习新课改教学并座谈交流。加强“技能培训”,在包畈中心小学举行爱岗敬业专题讲座;协助结对学校教师参加“海内外基础教育(郑州)研讨会”;帮助包畈中心小学教师参加“安徽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多次配合民盟省委和合肥新东方学校赴金寨开展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捐赠“配套设施”,民盟六安市委设立专项经费,为帮扶学校捐赠图书、电脑、科学实验箱等,用以完善学校的教学设备配置,提高“烛光行动”实效。
建立联系,保障成果。民盟六安市委与对口联系单位——市教育局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就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与教育局联合开展对农村教师的教育培训和支教交流。与市科协联系,开展“关爱留守儿童
科普进校园”活动,将“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联络相关学校,安排心理咨询老师为孩子们上心理辅导课,受到了农村学校师生的欢迎。同时将“烛光行动”与“同心示范工程”结合起来,利用省委统战部搭建的“同心示范工程”项目平台,打开教育扶贫的切口,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教育水平提高纳入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当中,赋予“烛光行动”更为深远的意义。
十年来,民盟六安市委充分发挥界别优势,联系教育部门开展各学科教师技能培训7次,近500人次的农村教师接受了培训,组织城乡互动教学观摩5次,邀请专家围绕基础教育新理念、新课改教学开展专题讲座6次,组织盟内教师赴帮扶学校示范教学数十节课,捐赠教辅书籍数百册。先后帮助皖西育才学校完善部分教学设施;帮助市城北中心学校获得ESS对学校图书室的认助;投入10余万元,用于包畈中心小学购买教学设备;联络民盟省委和兄弟盟市委在包畈中心小学投入80余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参政议政职能,利用省、市“两会”、民盟省委基础教育论坛等平台,积极为推进有关农村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建言献策。十年间,先后提交了《关于城乡教师福利待遇应平等对待的建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建议》,《教育要为贫困山区学校家长减负》、《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及改善策略》等十多篇提案、议案、建议和论文。推动了有关保障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教育政策的出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