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能力,我就这样照料大嫂每一天——回族党员马自康连续七年照顾智障嫂子赢赞誉
王斯挺 本报记者 鲁艳艳
金安区三十铺镇枣树村,早上七点多钟,一个年过六旬的瘦高汉子,一手端着一大海碗稀饭,一手拿着筷子,正从自己家里朝着百米开外的两间房屋走去。房屋门前,坐着一位神情痴呆的女性老人,只见这位老汉来到老妇人跟前,亲切地喊道“吃早饭啦!”接着把大海碗稀饭和筷子递到老妇人手中。等老妇人慢慢地把稀饭全部吃完后,老汉接过大海碗和筷子回到自己的家,又开始把老妇人中午饭菜做好,托付给邻居,交代一番后,他才骑着自行车出门打零工去。
这位老汉就是枣树回民村回族党员马自康。这一举动是他七年来照顾嫂子赵本荣的一个缩影。老马今年64岁,入党几十年来,始终不计个人得失,热心助人,尤其是他连续七年照料智障老嫂子赵本荣的事迹为人称道,时时感动着邻里四周。
2009年冬,村民马自发因病去世,家里就剩下严重智障的妻子赵本荣。而他家唯一的女儿远嫁他乡,且女儿家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也是困难户,女儿照顾自家都成问题,根本没能力照顾智障的老娘。身为叔弟的马自康望着眼前的情况,有些发愁:嫂子严重智障,管吧?自己的老伴患类风湿关节炎已瘫痪在床3年,每天要送吃送喝,料理大小便,已累得够呛,自己又是重度高血压,现在如要照顾大嫂,一月半载还可以,长期下来,又怎么能行?要撒手不管吧?大嫂可能就会流落街头,也给政府社会增加负担。马自康一夜没有合眼,一遍一遍地拷问着自己。第二天一早,老马毅然担负起了照料智障大嫂的重任。
照料一个严重智障老人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一日三餐要做好、盛好送到跟前,还要洗衣服,搞卫生,平时还要防走失,这些,马自康都是做得中规中矩,一样不落。如果老马要外出打零工,就提前做好午餐的饭菜,然后托付给邻居,帮着送给大嫂。因为智力有障碍,大嫂外出时犯病了,时常找不到家,马自康就四处寻找,直到将其找回,这样的事每年都有二三十回。大嫂的医保是马自康帮着买,大嫂的残疾证是他带去办,大嫂的水田是他为其代耕,为了大嫂脱贫增收,马自康还将大嫂家半亩旱地栽上优质水蜜桃树。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