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目前来看,他们主要是在购买果苗的花费上有损失,因为没有去产地实地考察,而是在网上购买的,所以有一定风险。”该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李祖平告诉记者,通过这件事,村里决定以后定期组织培训,帮扶企业、村民提高种养技术,“可行的话,在品种引进方面,我们支部以后要请教专家,另外组织企业实地考察,眼见为实嘛!”
“我现在建了12个蔬菜大棚,一年有8万元的收入”,已在2016年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洪念文正打理着地里即将成熟的玉米。洪念文的蔬菜大棚也是4个成立党支部的扶贫产业项目之一。当初搞种植时,党支部积极筹措,为洪念文争取到3.6万元资金搭建了棚架,加上申请的贴息贷款3万元,洪念文把蔬菜大棚搞得有声有色。目前,石龙河村拥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2个,从事蔬菜、瓜蒌、草莓种植,盆景、苗木栽培和蛋鸡、生猪养殖。贫困户通过带资入股、打工参与到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中。也有贫困户跟洪念文一样,与基地合作、自主经营。
“两不愁,三保障”这句话经常挂在扶贫干部的嘴边,贫困户的收入有了保障,生活条件也要跟上。“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医疗、教育有保障,不仅要有吃有穿,还要吃穿不差”,在孙岗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石龙河村支书卢满友告诉记者,现在石龙河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居住问题得到了解决。“2014年,石龙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369人,目前在册贫困户63户156人。要想在2017年实现村出列,除了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各项基础设施条件也要达标。”卢满友补充道“现在省道310沿线的68户已经接上自来水,我们现在完成了布网规划,希望尽早让其他村民组都用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