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业胜
孟春时节,我随工匠组团赴中部省份学习,行程匆匆。所到之处,重点看与工匠有关的人和事,平生也是首次,别有一番人生意旨与收获。
好山好水,人文景观,大都不免是走马观花。以景仰之心,看完伟人故里长沙以后,坐上巴士,向“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出发。时值正午,我倦意重重,朦胧中耳边传来导游小姐的声音:“游客们请注意,前面马上就要到岳阳了。”
导游小姐话音刚落,便有人熟读成诵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绝唱。很快,车上游客也加入了背诵……还没有明辨这一首诗词声缘何响起,导游小姐已经用清亮的湘楚口音解释:是的,这是岳阳,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受谪贬友人巴陵郡(岳阳)太守,滕子京之托,写下了《岳阳楼记》,以记之……
湖广大地,车窗外有山有水。因长江水系,水网纵横,湖泊棋布,大衢畅达,山河灵性。城市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乡村山野叠翠,阡陌连连,突显长江经济带的生机与活力。车行岳阳境内,因为范仲淹一首名垂文脉的《岳阳楼记》,我的心里有了特别的感受,睁大眼睛赶紧多望一下,并萌生了下车去寻找古老文人的足迹,领略范仲淹凭《洞庭晚秋图》作《岳阳楼记》的湖楼神韵。脑海中浮现一幅江湖图来,八百里洞庭,川湖相生,水脉共振;泛舟湖上,春阳高照,波光粼粼,浩瀚无垠;湖岸优美,湖堤壁仞;岳阳楼宛若一位行川观湖的耄耋诗人,静立岸边城头。——这样的景观,真想叫车停驶。司机出于职业习惯,有意放缓车速,让游客们多看一下这首古诗词的故乡,几分钟之后,便又加速向“江城”驶去。
楼湖因人而闻,或不鲜见。然范公为之为政为人之风格与品德,浸润在岳阳这片土地,为人称颂,历千年不绝,泽被后世,发人深省。《岳阳楼记》中立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后人皆知,口口相传。宋代王辟之在《范仲淹罢宴》一文中亦有记载:“范文正公守邠州(今陕西彬县),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撤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细品文记,文中“亟令询之”、“公怃然”、“即撤宴席”、“厚赒给之”最能体现范仲淹爱民惜民的人生情愫。
由此让人看到范仲淹的人品官品文品。据史料记载:宋仁宗积极采纳范仲淹“注意农桑、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施政建议,史称“庆历新政”,想来与之不无关系。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学家范仲淹,才使得他的词作更加让人喜欢,才使得“天下洞庭水,岳阳天下楼”被世人相传,赞誉不已。
我想,古人如是,今人也一样。一个写出好作品的作家,心地谦卑,不傲人不显摆,才能赢得读者喜欢和敬佩,他的作品和他的人生都会连在一起,让读者记住。比如,当你到浙江绍兴的时候,你就会想起鲁迅和他的《阿Q正传》,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正气豪言,去瞻仰他的旧居百草堂;当你来到西安长安区的时候,你就会想起,1952年,柳青离开北京,来到皇甫村安家落户,在镐河畔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14年,写下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经典小说《创业史》。作家与人民如此心心相通,是成就这部作品深刻蕴意的基础。当下,时代同样呼唤小说《创业史》塑造的主人公——梁生宝这样的发展带头人……
2016年撒手人世的著名作家陈忠实,是个地道的关东汉子。生前不居繁华城市,回归乡下闭门写作,一个人静静地隐居老屋。“一支笔,一沓稿纸,一杯清茶,一支香烟”,只知耕耘不问回报,不为功名利禄而写作,最终写出经典巨著《白鹿原》,成为当代农村小说完成“文化化”的审美进程标志。陈忠实为人正直、诚实、谦和、热情,具有宽厚仁爱之心,早在文坛有口碑,这种人格禀赋,大大地提升了他在读者心中的尊位、在文学界的高度。
路过岳阳,听游客朗诵范仲淹,一车琅琅的诗词声,让我沉浸在感动中,感受着经典作品的无穷生命和不朽魅力。我觉得,这是行万里路的意义,也是文学之于人世的意义。
路过岳阳——仁人志士,文化符号,城邑辉煌,黎民富庶,像一粒粒种子,吸储心库。期待着,春播、夏种、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