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上的“跃进”故事

  (上接一版)

  首次种桃失败后,杨齐慕名去了淮北砀山学习取经。这一趟不但取到了种桃经,还“结了亲”。杨齐回村时,砀山有几位果农跟着来了,他们看过跃进村荒岗土质后,决定不走了,就在跃进村扎根种桃,而且还大获全胜,对村民触动很大。在砀山桃农的引领和带动下,村民们开始挖山劈岗栽桃树。没树苗,杨齐找砀山桃农帮忙买;没技术,杨齐把砀山桃农请到桃园手把手地教;没市场,还是杨齐出面请砀山桃农联系销路。“搞种植业,一家一户形不成规模就没有销路,要搞就搞大,上规模了才能抱团,誉满江淮闯荡市场不败。”杨齐坚信他的理念。

  2014年以后,跃进村几乎家家有桃园,少则几亩,多则上十亩几百亩,全村总面积已经达到2500亩,今年收入高达750万元,留守在村800人,人均近万元。杨齐说,“这笔财富绝大部分是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们创下的,不简单啊!”

  今年40多岁的李宗勤目前的生活在村里很有代表性,城市女性的着装,说话细声慢语,言辞理性。她家是2013年栽的桃树,第三年挂果,30多亩桃园收益年年攀升,今年纯收入已达11万元。她说生在农村是命,没办法改变,但生活好坏是能改变的。记者见到她时,她的鲜桃卖完了,她正钻进桃林摘桃胶,还穿着时尚的裙装。“一天百把块钱哩。去年仅桃胶卖了5000多元,还是有一搭没一搭摘的,今年,每天早上我都进园摘桃胶,估计1万元没问题。”

  看到村里像李宗勤一样的村民越来越多,杨齐在高兴之余不禁感慨良多,“历史送给我们这个村一个好名字——跃进,正能量十足,就凭这个村名,我们不能站着不动,躺着不起,外出务工的在拼搏,留在家里的在努力,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跃进!”

 选择年月
<2017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市领导检查“社保核心平台三版”上线运行情况⊙霍山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徐集镇拧紧夏季食品“安全阀”⊙扶贫解困暖民心⊙单相三孔插座如何安装才正确为什么⊙有了这群羊 脱贫有希望⊙安全教育走进社区⊙泥塑做“主角” 普法活起来——六安市“临淮泥塑”助力反邪教宣传⊙分水岭上的“跃进”故事⊙“扶老人基金”起着道德靠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