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上的“跃进”故事

  本报记者 刘扬

  6月27日,热闹喧腾40多天的施桥镇金安脆桃圣大综合服务中心静寂下来,占地5亩的桃品交易广场已不见一颗鲜桃。为这个中心服务的跃进村2500亩脆桃销售一空,忙碌了4个多月的桃农们有了短暂休整时间,顺带盘点一下今年种桃收入。

  “没挣到几个钱,才12万。”一心村民组80后女青年蔡正运对这一大笔收入似乎还心有不甘。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照顾孩子,她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在家务农。村里80%农户种桃,在村支书杨齐的鼓动下,2013年她流转承包了十几亩荒岗,栽上桃树。去年首次挂果,初入市场就获得10万元的收成,今年更上一层楼。

  “两年20多万元,除了成本,纯收入至少11万元多,还不满足,你这小丫头心大,有志气!”村党支部书记杨齐当场算出小蔡实际收入,小蔡腼腆起来。

  另一个“没挣到多少钱”的是存档在册的贫困户梁柏祥,妻子在外打工时突发疾病去世,留下一个14岁和一个12岁的孩子艰难度日。妻子故去后,他一直活在焦虑中,对未来失去希望,田地长了野草也懒得打药,靠天收了一点粮食勉强饿不着肚子。村干部到他家,“强迫”他种桃,并带他到因种桃已发家的农户家里“现场上课”,他还是下不了决心,提出一大堆困难,什么没钱买苗,没钱买肥,没人管理等等。“没钱,好办。”村两委专门为梁柏祥开了一次会,决定先从危房改造资金里拿出一点钱把三间开了裂的土墙瓦顶房修一修,大伙再凑钱请人帮他把几亩杂草丛生的自留山整出来。三年后桃树挂果了,当年就有了上千元收入,他笑了,要请村干部吃饭,村干部婉言谢绝。“你要扩大桃园,等你成万元户,我们来。”

  次年,梁柏祥咬咬牙把桃园扩大到21亩,今年卖桃得了5万元,但他还是说“没挣到多少钱”。

  金安区施桥镇跃进村7.6平方公里,1800多人,4000多亩丘岗地,耕地只有岗地的一半。人均1亩多一点的耕地,怎么种也种不出“金山银山”,逼着村里1000多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寻找出路。而留在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少数年轻人,“保家护村”维持着耕地不荒芜,用汗水换几个钱,除去日常花费,还不够人情开销。

  1997年安徽省委作出综合治理江淮分水岭的决定,向分水岭上的干群发出“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把结构调优、促进农民增收”号召,位于分水岭上的跃进村土壤贫瘠,资源禀赋匮乏,旱灾影响尤为突出,传统农业前景堪忧。党支部一班人谋责思虑,2000年底,支部书记杨齐决定带头摸索种植桃树。2001年刚开春,他联合村民杨明艳、马权武承包了长岗头、团岗头、黄泥山3块共149.2亩旱地和荒岗,发展经果林。一直在传统农业生产环境中长大的三个人,对种桃一窍不通,还是用种粮那套方法管理桃园,结果桃树苗萎的萎死的死,桃树结出的果实小,还红不红黑不黑,像营养不良似的,根本卖不出去,不但没有增收,还赔了血本。 (下转二版)

 选择年月
<2017年7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627282930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我市收听收看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专项整改推进会⊙全市已建 787座光伏扶贫电站 ⊙精准扶贫,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孙云飞会见中财管道执行总裁李玉根一行⊙分水岭上的“跃进”故事⊙“拆弹专家”爆破炸弹⊙霍山选手获省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特等奖⊙关于为六安市参加CCTV《魅力中国城》投票的倡议书⊙我市出台居住小区交通秩序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