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秀玲 鲁艳艳
自从2010年,郎显艳和舒城县汤池镇茶亭村的现役军人王大牛结婚后,她为了让丈夫安心地戍守边疆,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庭重担。近3000个日日夜夜,相隔3000多里,他们虽相聚甚少,却彼此体谅,家庭美满幸福。
“再累,也不后悔”
6月23日上午,在县城陪读的郎显艳带着儿子回到了家里。看到记者到来,郎显艳便招呼记者进屋坐,她8岁的儿子王嘉俊热情地端茶递水,笑容明亮。
郎显艳是一个来自贵州山区的苗族女孩,婚后,她只身来到舒城,把家中的重担扛在自己肩上。她的丈夫王大牛是现役军人,驻守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常年守护着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40%的青藏铁路138公里无人区段,是青藏铁路全线最艰苦的巡护路段。
丈夫在外守边疆,家里的里里外外全靠郎显艳操劳。一开始家里经济条件不大好,郎显艳既要照顾公婆和孩子,还要出去找工作补贴家用。“家里的事情一大堆,外面的工作也不能耽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郎显艳告诉记者,“有时候特别累,那时就想,我不能生病,大牛不在家,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2016年9月1日,儿子6岁了,为了让其得到更好地教育,郎显艳在县城租了房子,开始了陪读生涯,也得到了公公和丈夫的支持,72岁的婆婆患有老年痴呆,平时由公公照顾,郎显艳更是牵挂。她平时在县城陪读、有时间打些零工,一到周末或者学校放假,郎显艳就带着儿子赶回家,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公公婆婆做些好吃的……
郎显艳说,结婚那年正月十六办完婚礼,正月十九大牛就回部队了。孩子出生时,他也没能回来。王大牛入伍11年来,仅在家度过一个春节。即使有时回来,也是匆匆离别。“现在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里事情忙完以后,有时就给大牛发发信息,赶上他有时间,我们还能视频聊天。”郎显艳腼腆地笑着说。
“有爱,就能坚强”
“我从小就特别崇拜军人,大牛人实在,对我好。”郎显艳说,结婚时,因为手头不宽裕,大牛把自己手头所有的钱都给她买了东西,自己一样也没舍得买。“当时买了两件裙子,有一件我到现在还没舍得穿。”
郎显艳带着儿子曾到王大牛服役部队探过一次亲,“那里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跟他们说得一模一样,条件特别艰苦。”她形象地说。大牛在无人区巡护9年多,是他们部队在那里服役时间最长的人,他腿上的筋根根暴露,那是静脉曲张,天再热他也不敢穿短裤。想到丈夫,郎显艳也忍不住哽咽,“每当我感到辛苦和累时,想到大牛比我还辛苦,就觉得自己吃点苦不算什么了。”
“其实,我也想贵州的老家,想自己的爸妈了。结婚以来,我只回过一趟贵州老家,爸妈年纪大了,他们很想我,可是回去一趟路途遥远,这边家里老老小小我不放心,大牛更不能放心。”说到家中年迈的父母,郎显艳的眼圈湿润。其实,大牛不止一次说过探亲时陪她回娘家,可是总因为部队临时有事走不开,一次又一次失约,但她仍相信下一次一定能够成行。
“幸福,也很简单”
不知不觉已到做午饭的时间,郎显艳的公公王成长在灶台下生火,郎显艳洗菜、切菜、炒菜,不一会儿,三菜一汤便做好。王嘉俊和妈妈一起把饭菜端到桌上,盛好饭,郎显艳喂婆婆吃饭,看着孙子夹着粉皮往嘴里放,王成长眼角的皱纹笑得挤到一处。
郎显艳把婆婆喂好,自己吃完,就忙着收拾洗刷。邻居们看着郎显艳,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村民胡金萍说:“显艳真是好媳妇,给婆婆洗澡、喂饭,从不嫌弃,老王家有福气啊。有时看她那么忙,我们能帮她一点就帮她一点。”近年来,每年春节前夕,舒城县文明办、县双拥办、汤池镇政府也都会来登门慰问,给予郎显艳帮助支持,让她觉得日子越来越好。
在妻子和家乡的支持下,近年来,王大牛被武警西藏自治区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被所在支队评为“优秀士兵”,授予三等功。
夕阳西下,郎显艳开始准备热水,为婆婆洗澡洗头,小嘉俊和自家的小狗在门前的空地上追逐嬉闹。看着懂事的儿子,郎显艳笑着说:“虽然自己照顾家累点、辛苦点,但是看着公婆身体健康,儿子聪明懂事,大牛能安心站岗,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成就感,现在我就觉得已经很幸福了,很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