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对一座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后所能给予的最高奖励,是一座城市在发展中有形和无形的金字招牌,更是许多城市梦寐以求的称号、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市通过成功创建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已具备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现实优势和良好基础。当前,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层层发动,充分认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全体市民都参与进来,凝聚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经济发展为底蕴、以人的素质提高为支点、以环境建设为保障,使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创建六安文明城市是全面推进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载体,对城市经济带、城市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巩固省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持续抓好红色精神宣传。深化老区精神集中学习宣传月,结合六安地域特色组织好“主题季”活动。下移创建重心,重点抓好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小区管理、市民素质提升等工作。抓好“好人六安”建设。建立健全好人推报评选机制,推动好人推报常态化,组织开展第五届六安市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抓好文明新风培育。组织开展以“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为主题的家风建设活动,巩固“三线三边”整治成果,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抓未成年人思想建设。抓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加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指导,做好心理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组织美德少年、文明校园等评选活动。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品牌。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的获得,只是六安追逐梦想、拥抱文明进程的新起点。在六安干部群众看来,把一个更文明、更和谐、更富裕、可持续发展的新六安带入到下一个历史阶段,不仅仅是历史对于现实焦灼的托付,更是580万老区人民对于时代迫切的热望。
我们深信,在迈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伟大征程中,六安的脚步会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