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托起城市发展新高度——六安市成功创建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综述
本报记者 程传军 杨秀玲
这是一片被“文明”浸润的红色土地,这里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山越来越绿、城越来越美。这就是580万皖西儿女赖以生存的幸福美丽家园——六安。厚重渊源的历史积淀,开放包容的城市定位,开拓创新的城市思维,让城市变得更有高度与温度。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从单位到家庭,“文明”已成为六安这座城市最醒目的城市标签。
2015年,我市在成功争创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确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幸福六安”为主题,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城市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仲夏时节,从省城合肥传来喜讯,六安市正式被省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光荣称号。这一切都向人们宣告,文明城市的创建,正悄然提升着六安这座古城的品质,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重塑城市发展的新内涵。文明,正托起六安城市发展的新高度。
机制健全,创城工作步入常态长效
2015年,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六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方案》,以“八项环境创优工程”(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宜居环境)和“五大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工程、文明交通提升工程、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窗口行业提升工程、广告标牌提升工程)为抓手,促进六安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各行各业,必须运转有序,有严格科学的机制体制作保障。为把蓝图变为现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城工作摆在重要工作日程,坚持高位推动,定期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设五大提升工作组,分别由一名市委常委任组长,综合办公室和督查办公室负责平时创城工作布置及督查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整合资源,确保创城工作“一盘棋”,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市、区领导人人身上有任务,包社区、包路线、包街道、包项目,并形成市领导每周带队督查文明创建的周督查制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市长毕小彬等21位文明委领导排班每周轮流上路,开展“指挥长上路”,深入调研城区文明创建工作,先后实地查看了城区重点创建点位133个,解决创建难点问题207个。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