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胜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了!”阳光初绽的早晨,在舒城县县城舒怡广场,正在晨练的市民刘先生如是说。
曙光初照的广场上,好一派热闹景象,有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的,有轮番上场打羽毛球的,还有一招一式练习武术的……舒怡广场,舒城人的乐园。
2016年,舒城县开始向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的目标奋进,自此之后,坚持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天天抓、时时抓,街越来越靓、人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整洁。“创建文明城,打造新舒城”、“人人讲文明、城市更闻名”……类似内容的文明创建标语、图画在该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强的奉献精神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该县领导一语道出了文明创建的初衷。
动员会、推进会、督导会,层层推进;督查、整改、测评、奖罚,环环相扣……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舒城县动员和汇聚全县力量,以全新的工作标杆,以志在必得的决心,确保打好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攻坚战,文明创建在舒城大地迅速升级升温。
文明城市是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全力冲刺全省文明县城,就是要打造一张份量更重、含金量更高的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文明县城,“三分在建,七分靠管”,该县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过程中实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构建“大城管”格局,每名县领导负责一个片区,县直各单位分包各个路段,县城主次干道、人行道的环境卫生通过坚持清扫明显改善,集贸市场、临街门店的乱摆乱放、乱贴乱挂等不文明现象得到明显遏制,非法营运的“电三轮”、“黑的”和违章运输的渣土车辆受到有效查处,所有这些只为让市民有一个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多年参加保洁的社区义工刘大爷说,与过去相比,“喧哗吵闹、吸烟吐痰的人少了,讲文明、有素质的人多了;乱闯红灯、乱穿马路的少了,讲安全、有秩序的人多了;乱停乱放、随意占道停车的人少了,有序停放、自觉遵守相关秩序的多了……
该县高度重视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把它摆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位置,持之以恒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城乡“清洁、和谐、优美”活动以及以“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最美家庭”、“舒城好人”、“美丽集镇”、“美丽乡村”、“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道”、“农民文化广场”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店)”等为载体的城乡文明联动创建活动。在活动中,共评选出第十三届县文明单位143个、第八届市文明单位40个、最美家庭10户、第二届舒城好人15位、六安好人(市道德模范)49位、安徽好人(省道德模范)10位、中国好人6位。
近日,该县“道德讲堂”在县检察院举行,参会人员聆听了好人事迹,观看了模范们的视频资料。大家认为,“他们是‘文明市民’的标杆,是咱学习的榜样!是我们接受教育一个很好的方式”。据该县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林介绍,一直以来,舒城县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位置,持之以恒地开展道德建设,设立“身边好人榜”,以制度托举向善的力量,涌现出了一批批好人、道德模范,全县学雷锋、做好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