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
日前,笔者回到农村老家,看到几个熟悉的小身影在淠河边戏水打闹。暑假即将来临,每年暑假期间都会发生青少年溺亡事故,而大多数溺水者都是爱戏水的青少年。对此,笔者认为,防溺水要堵、疏结合,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在爱戏水的孩子身上。
对于爱戏水的青少年来说,干巴巴的文字已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学校应通过排查、谈话等形式,精准掌握哪些青少年“胆子大”爱戏水,爱玩水,然后集中起来以具体案例、图片视频、事件模拟等方法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力求入脑入心,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远离危险水域的重要意义,懂得珍惜生命,并进而内化为自觉意识和本能行动。
另一方面,有必要严格“堵”住爱戏水青少年“野泳”,在危险河流、深水库区、深水池塘等地,辖区管理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监管这些重点区域。例如,常年在危险水域悬挂横幅提醒青少年不要“野泳”,汛期加强危险区域巡逻,邀请社会志愿者协助监管。
同时,我们也不能扼杀青少年爱玩的天性,要为青少年游泳疏通安全渠道。在城市,可鼓励游泳场馆定期免费开放、加强游泳场馆工作人员溺水应急培训、聘请专业的游泳教练等。在农村,如条件允许,学校或者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到安全措施较好的水上乐园或游泳池,满足孩子快乐戏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