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才 本报记者 黄雪彦

秦波(右三)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 周先才 摄
“秦书记真是大好人,不仅主动帮我申请大病求助,还给我送来5000元钱,更重要的是,为我争取到了公益性岗位,这直接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我身有残疾,儿子上高中,一家子都靠我爱人打零工维持生活。秦书记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给我爱人争取了保洁和生态护林员岗位,并且帮助我在家里开了小商品店,还联系学校给我儿子减免了部分学杂费和生活费。”
“是啊,是啊,我们村现在的变化可大了,原来,村组之间道路坑坑洼洼,水利、电路设施老化,群众出行困难、用水用电不便。你看,现在我们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环境优化,我们出行、用电都方便多了,也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啦。”
6月20日,记者来到舒城县舒茶镇火龙岗村,听说要来采访秦书记,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说道。这秦书记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为何受到村民们如此好评呢?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开始了采访。
1982年出生的秦波是舒城本地人,2012年5月,被舒城县教育局选派到舒茶镇火龙岗村挂任党总支第一书记。2014年10月,再次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5年多来,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帮扶意识,不断拓宽帮扶思路,落实重点帮扶项目,切实解决该村实际困难,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改善了村集体经济。
回顾5年多来的选派生活,刚到村里的情景仍记忆犹新。秦波告诉记者,他记得村两委很热情,给他准备了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但当他看到办公室时,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咯噔了一下。“办公室的墙壁是空心砖,墙体没有粉刷,木窗上都没有几块完整的玻璃。我当时就想这个村该有多穷啊。”村两委的热情和现实的反差让秦波有点担心,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贴近群众赢得民心
那段时间,秦波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调研,与村民促膝谈心,掌握村情。晚上沉下心来,思考一个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问题分出了轻重缓急。火龙岗村离集镇较远,村里通往外界及村组间的道路坑坑洼洼,水利、电路设施老化,群众出行困难、用水用电不便,成了群众致富的“拦路虎”。“通过走访,我发现村里仅有一条通往村部的3米宽的水泥路,群众多年来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把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深知要想富,先修路。所以当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秦波说。
为解决修路的资金难题,秦波带领两委干部跑遍了县直各单位,各完中职中,争取资金,争取项目,用筹措来的资金为22个村民组修通了20多公里的水泥路,基本实现组组通。
除了路的问题,水也是困扰火龙岗村的难题之一,该村共22个村民组,只有9个村民组开通了自来水,剩下13个村民组的村民经常有怨言。每次村里召开党员会,总有一些老党员向秦波反映这个问题,希望他能够帮忙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但是,根据县水利部门的规划,火龙岗村的通水项目大约在2018年实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秦波找到了分管水利局的县领导,主动反映群众诉求。2016年年底,火龙岗村余下的13个村民组自来水全部开通,家家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2014年9月,第5批选派干部到期,原本完成任务的秦波可以回到原单位工作,但火龙岗村广大党员、群众一再挽留,他又克服重重困难,再次挑起了第6批选派重任,并兼任扶贫工作队长。
“当时是我带头写的联名信,秦书记在我们村干得不错,不舍得他走啊,我们还指望着秦书记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呢。”现年65岁的村民代表张锦成告诉记者。也正是这封联名信,坚定了秦波留下的信心。“当我在组织部门看到村里群众联名递交的信时,心里感慨万分,这说明我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虽然家人反对,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下来。”
说到家人,秦波告诉记者,他的爱人是一名小学教师,常年在一线教学,大女儿即将升入六年级,小女儿还未满一周岁。他的父亲糖尿病需常年吃药,母亲曾因胰腺炎做过手术,家中经济也不宽裕。所有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爱人一个人身上。所以,对于继续留在村里,他的父母比较反对,而他的爱人却给予了他精神上最大的支持。“我的爱人很支持,大女儿也很支持,女儿还写下名为《我的爸爸是位村干部》的作文。”秦波感动地说。
积极变“输血”为“造血”
留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意味着需要找到带领群众真正脱贫致富的路子,变“输血”为“造血”,所以寻找适合村里发展的特色产业成了摆在秦波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为做好精准扶贫这篇文章,秦波快速熟悉、掌握了全村在册贫困家庭39户49人的基本情况,针对困难群众致贫原因,多方位寻找扶贫对策。几年来,在秦波的努力下,共争取扶贫资金6万多元,对全村重病户、五保户、特困群众和贫困党员家庭进行了帮扶。2015年底,实现了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
5年多来,秦波和村两委推动成立了水产养殖协会,利用集体水面260多亩大力发展淡水鱼业养殖;利用15亩丘陵山坡,栽种银杏、桂花、红枫等花卉苗木;引导创业有成人士回村,利用10亩山坡发展蓝莓种植;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引导群众发展生猪、蛋鸭、肉鸡养殖。2015年全村实现出栏生猪1000头,肉鸡6万多只,蛋鸭存栏5000多只。另外,还充分利用选派单位资源,在资金、销路等方面积极扶持大农户走精米深加工之路等。
5年多来,在秦波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火龙岗村新建了6条水泥路总长度约18公里,架设了4座便民桥,清理、硬化了水渠5公里,扩挖了当家塘8口,改造了17个老化的村民组电网等等。
5年多的努力,火龙岗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各项工作都步入了先进行列。但是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近期,秦波又在积极谋划着新一轮的工作。“建好156千瓦光伏发电、观光农业和休闲垂钓农家乐等项目,拓宽村民出行主路,并安装上照明路灯,让村民增收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秦波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