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从滁州市清流监狱干部中选派到这个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姜维锦了解到情况后,帮助武忠华贷了3万元无息贷款,找场地支持她开起了裁缝铺。武忠华一家日子渐渐好起来,3个孩子陆续考上大学。
村里老少对姜维锦做的实事如数家珍:他垫资疏通村里下水道;争取资金盖了新村部;建起娱乐广场,让村民离开麻将桌,跳起广场舞;引进总投资达两亿元的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帮助100多户群众摘了贫困帽……
“这样的好干部到哪里去找?”60多岁的村支书黄家俊说,“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他,舍不得他走!2015年他任期将满时,我带领54个村民按红手印请求组织把他留下来。现在任期又将满了,大家还想留他!”
霍邱县松店乡南北四村第一书记韩庆玲,到村后骑着摩托车两天半跑遍34个村民组,挨家挨户走访了154户贫困户,村民们亲切地称她“韩旋风”。她为村里200多名留守儿童引进了一所私立学校;带领乡亲办起了水产品养殖合作社;为身患癌症的70多岁村民下厨做饭……
“我们第一书记,就是要为老百姓解决第一难事!”韩庆玲说。
群众呼唤就是“第一书记”的第一选择
面对老百姓按下的红手印,家人的牵挂、乡亲的不舍,也成了“第一书记”们“幸福的纠结”。
“一个城里长大的孩子,到老乡家里吃剩饭冷菜,真是比亲人还亲!”长丰县马郢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孙瑞金这样评价第一书记钟宇。他在钟宇手下心甘情愿当“马郢计划”志愿者。
“‘马郢计划’就是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架起一座桥,扫除城市与乡村的障碍,让城市与乡村的资源得到有效互换和互补。”钟宇说。
钟宇的任期今年10月将满。“钟爸爸,我们不让你走”、“钟爸爸,希望您继续陪伴我们成长”。在布满红手印的条幅上,孩子们写下动人的留言。
“马郢离不开你,但是这个家也离不开你啊!”钟宇的妻子杜辉得知情况后,既欣慰又纠结。
钟宇下派之初,妻子刚怀上孩子,现在小丫头3岁了,已经会在视频里对爸爸撒娇,“你怎么还不回来啊,我好想你。”钟宇舍不得放下手机。
乡亲们舍不得钟宇走。孙瑞金告诉记者,近来很纠结,“人家抛家舍业已经干了3年,我们还要把人留下来,会不会太自私了?”
对牛坤杰而言,不能顾家,险些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涡阳县人民法院的牛坤杰已连续9年担任三任第一书记。他刚到涡阳大田村任职时,这里一条水泥路都没有,一条大河将村庄与外界隔离,孩子们上学靠渡船。他争取到修桥项目,在工地搭个帐篷,每天一身汗水一身泥。一场大雪之后,帐篷坏了,牛坤杰就租渡船,在里面一住就是4个月。最终大桥完工,老百姓自发捐款要为他立功德碑。他坚决不同意,让大家把准备立碑的钱捐给贫困户。
牛坤杰妻子李梅告诉记者,修桥期间,他的母亲不慎摔倒,差点没能醒过来,3次住院,牛坤杰都没有过去陪伴……听着妻子哭着讲述这段经历,牛坤杰这个当过6年兵的硬汉,把身子背过去……
关于去留,牛坤杰、钟宇他们心里或许已有了答案。
即使万般不舍,他们家人最后的回答也一致:“只要你做了决定,我们都支持你”。
红手印辉映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红色气质
16年来,两万多名第一书记战斗在安徽的3000个贫困村,他们有的把家从城市搬到农村,有的累倒在工作岗位,甚至献出了生命。
他们把85%的选派村整体工作带入所在县乡的先进行列,换来的是血浓于水的干群深情。
选派工作不仅培养了一批“群众离不开”的好书记,也造就一批“离不开群众”的好干部,他们爱上农村、爱上农民,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5月26日是黄山市新谭镇上资村第一书记吴艳艳的生日。这天上午,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村里的几个村民送来了熬了3个小时的鸡汤。前不久,吴艳艳从电动车上摔了下来,造成小腿骨折。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吴艳艳,村民们十分心疼。
这样的深情,5年前下派之初她是想不到的,当时村民们远远望着她,嘴里嘟囔:“黄毛丫头,一定是来‘镀金’的。”
“就是要镀一块‘第一书记’的金字招牌。”吴艳艳下了决心。
在解决村里老大难的河道疏浚工程时,有村民因为没承包到工程而阻拦,冲突中吴艳艳的手链被扯掉了。
平时文弱的她,在解决冲突中成了“女汉子”,镇住了歪风邪气。如今,一条宽阔的水渠从田边经过,给这徽州乡村增添了几分神韵。
数年时光,吴艳艳收起了裙子和高跟鞋,鱼尾纹在不经意间爬上了眼角。她经历了乡村之变,也收获了自身成长。
第6批选派的第一书记还在扶贫一线,第7批选派干部已先期入驻。2017年5月,安徽省向贫困村派出第7批选派干部,1923名副县级以上党员干部或企业中层以上党员管理人员担任第一书记。
54岁的安徽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李传玺作为第7批选派干部,来到望江县司阁村担任第一书记。站在田间地头,他深有感触:“我更需要把头扎进乡村,体味一个真实的农村。这个村今年要完成169户脱贫任务,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到群众中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是共产党人的誓言。
“优秀干部就要做一颗基层的螺丝钉,哪里需要攻坚克难,就在哪里。扶贫攻坚定有胜利的一天,而选派干部下基层将是常态。”安徽省委组织部农组处副处长周叔利说。
“沈浩走了,他的精神永存。”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不同的年代,同样的红手印,展现的是老百姓对改革开放的期待,对富裕发展的渴望,闪耀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勿忘人民的红色气质。
(新华社合肥6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