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
趁春节三家老小在这儿相聚,我们盛情相邀,设法把二老留了下来。
起初老妈不愿意,她说怕大城市搞不惯,还是在老家自由自在些。妻子婉言相劝:“妈,试着住一阵。我们这儿除空气差点,周围环境嘈杂些,其他比老家方便。您看啊,出门有菜场,公交车地铁随便坐,离江滩公园也就百来米,家里有WIFI,旁边是省城的三甲医院,社区医生还可以私人订制。求二老给个机会,让我们尽尽孝心呗!”
见妻子说得既诚恳又带有调侃,爸妈都不禁莞尔。看了专门给他们收拾好的干净舒适“老年客房”,孝心难得,老爸不停地点头,应允下来。
从这以后,二老开始悠闲生活。按照妻子的交待,他们每天出去最大的任务就是按写好的菜谱把食材买回来。中餐或在家里弄,或在外面挑自己喜爱的东西吃,或健身,或探亲访友,或做理疗,悉听尊便,从从容容,宽宽松松,但妻子要求二老如影相随,结伴而行,只要安全顺利地回来吃晚餐就行了。有啥特殊情况,用老年机给我们打电话。
老爸以前当过领导,见多识广,愿意尝试新事物,就是岁数大了些,反应略迟缓。但只要我们付出耐心,他最后还是能领悟,再把心得和诀窍传授给老妈。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彼此也达成了高度的默契。
那天吃晚饭时,老妈兴奋地汇报起当天的行踪:“卫子,我们今天坐地铁首秀了。你爸的脑子可好使,戴着老花镜,把进站、换乘、出站口等看得清清楚楚。没走一点冤枉路。错峰出行,车厢里乘客不多,有座位,坐着头也不晕。我们去看了你爸的老同事潘叔。他家住开发区,约了好多次,距离太远,未能成行。现在开通了地铁真方便,你爸今天如愿以偿。”
我们齐齐对老爸猛夸了一番。老爸谦逊地摇着头,说他已经很落伍。像老潘也是七十多的人了,那啥微信玩得飞神,比打电话省钱,还能在“群”里传照片共享,发语音,跟留学的孙女见面。“卫子,你啥时有空,也教我用微信,扩展朋友圈,分享有利于养生的信息。”
次日是周末。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把老爸拉进了“亲友团”,教他如何直接在上面“说话”,手写打字,转发信息。虽然老爸反应慢了点,但领悟能力仍十分给力,最后基本掌握了。他在亲友群里第一次露脸,就给众小字辈发了八十元的红包作为见面礼。大家对他们在省城的各种生活照大大地点赞。
至此,二老每天的日程排得很满,啥时与京剧票友切磋,啥时跳广场舞,啥时去社区做理疗等等规划得井井有条。总之,他们在充分享用高科技带来的社会福利,甚至还计划在今年国庆,出资带全家来一场境外游。由于适应了大城市的生活,无忧无虑,他们的身体状态比以前大为好转,精神充盈,快乐无比。
那天,大姐打电话问他们啥时回老家?老爸接了,十分留念地看了我们一眼,大声道:“这儿一切都好。我们有些乐不思蜀。我和你妈商量过,准备把老屋卖了,就在这儿养老,跟着大儿卫子他们乐享现代化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