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艳艳
从扶贫济困向保障民生转变,从局部救助向长效普惠转变,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满足发展需求转变,从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建转变,五年来,随着民生工程的实施,六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在我们一家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民生工程给我家送来了‘救命符’,民生工程像一只温暖的手,托起了生命的希望。”古碑镇余岭村袁湾组村民汪德林因为妻子的重病,不堪重负,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是民生工程给这个即将破碎的家送来了“救命符”。通过新农合医疗报销一部分钱,同时申请新农合大病保险,每年报销治疗费用在3万元左右,基本解决了燃眉之急。2015年妻子病情恶化,瘫痪在床,治疗费用高达5万元,通过民生工程,汪德林一家拿到了补助补偿共计4万多元,实际支付医疗费用仅1万元左右,大大地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去年年底,村干部告诉我家可以享受健康脱贫‘351’和‘180’工程,现在医疗费基本上没有负担了。”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民生保障是关键。自2011年以来,全市共实施省级民生工程项目55项,涉及扶贫工作、“三农”工作、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以及其他城乡公共服务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同时,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利益出发,结合我市实际实施了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城市“一卡通”、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整治工程、城区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小街巷综合整治、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城区停车场建设、为生活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城乡公交一体化等10项市级民生工程。55项民生工程共计投入资金653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423.19亿元,市县级财政配套96.31亿元。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49岁的舒城县河棚镇泉石村叶仁荣,一直在家从事茶叶加工销售。今年村里让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茶叶班,听说要培训15天,叶仁荣怕耽误茶叶销售开始不大愿意。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茶叶班。“不学不知道,培训真有效。”在第一期培训课上,县茶叶协会专家们就舒城茶叶现状、茶树良种推广应用、舒城小兰花手工炒茶的方法及关键技术给叶大姐他们作了精彩的讲解,还进行现场炒制并手把手辅导。“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炒制的茶叶质量总是不高的原因,看来参加职业培训真的有效。”
叶仁荣告诉记者,培训班的成员还建立了微信群,既有学员也有专家教授,大家在里面聊销售、聊技术、聊人缘,话题很多。“我试着把我家茶叶销售的消息发上去,没想到微信群上一传十、十传百,好多我不认识的人打电话或者加我微信要我的茶叶,我的茶叶销路已不成问题了。”叶大姐说,她期待着下一次培训,希望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走上创业致富之路是我市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的一个小小缩影。五年多来,全市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经费12.32亿元,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补偿4434.62万人次,累计补偿资金127.23亿元;城乡医疗救助103.77万人次,累计救助资金5.89亿元。从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入手,支持零就业家庭就业和自主创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共开发各类就业岗位达10896个,组织实施各类就业技能培训达34.51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下转四版)